语文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例谈]

  摘要: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深化,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接受与中学时代的语文学习是不同的。教师要找到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忆旧纳新的互渗法、观乎人文的迁移法、锱铢必较的研究法、品察万物的体验法等。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63-02
  大学语文是许多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为目的,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包括许多理工科的学生都在学习。从知识传播角度来说,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深化;从人文素质教育角度来讲,大学语文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且有较宽裕的时间,加之年龄的增长,其思想、心智、为人处事也都渐趋成熟。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接受不再是“应试”的紧张准备,而是本着理解、体会、感悟的态度去学习的。他们容易将自己的现实人生、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同文章结合起来,掩卷沉思,对号入座,或认同,或否定,不一而足,从而得出己见。可见,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接受与中学时代的语文学习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讲授大学语文要找到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举例阐述几种教学方法。
  一、忆旧纳新——互渗法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经典篇目,涵盖古今中外,遍及各大名家。大学语文教材同样也选取了许多名家的名篇。不同阶段的语文教材,选篇确有重复,但也有很多差异。教师在讲授选篇重复的作品时,要让学生回忆起中学时所学过的该作家的相关作品。一方面可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全面了解该作家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学生都学过陶渊明的作品,诗如《归园田居》、《饮酒》,文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作品中所展现的隐居田园的生活方式和超然物外的心灵境界可谓深入人心,这也是陶渊明作品风格的主流。但陶渊明也有被称为“金刚怒目”(鲁迅语)的另一类诗,如《咏荆轲》。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诗感受到陶渊明的另一面,这可以改变学生对一个作家固有的印象。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既要勾起学生对中学所学的回忆,又要丰满、还原一位作家的全貌,这样也可避免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单一性、模式化,增强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意识。
  再如,鲁迅的作品在语文教材里向来都占较大比重。学生在中学时代所学的《社戏》、《祝福》、《药》、《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如何,它客观上始终伴随着学生的语文学习经历。但事实上,中学生对鲁迅作品总有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觉得思想不好理解,语言生涩难懂。有的学生认为“周树人”和“文言文”有同样的难度。但鲁迅思想的深邃和作品的伟大我们是避不开的。中学时代学生在鲁迅的小说集、杂文集以及所学文章中主要了解的是创作背景、思想内涵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而在大学语文里,教师可以通过“别人眼中的鲁迅”来使学生走近他、了解他,也能让鲁迅以更加生动的形象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许广平笔下的鲁迅,鲁迅与青年们的故事,名人眼中的鲁迅等内容,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看清楚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从而改变“其人遥远、其文生涩”的刻板印象,增强作家本人在生活中的真实感。通过渐进的渗透,由“知其人”到“读其文”,就会产生不同以往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上,忆旧可以引发纳新的热望,纳新也会改变旧有的印象。教师要好好利用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扩展这一特点,运用这种互渗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观乎人文——迁移法
  《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语文理应扛起人文教育的大旗。大学语文教学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情感、意志、品格等因素的变化将所学的文章迁移。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特征、经验阅历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其与现实人生的密切关系。像《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体会得更加深刻。胡适的一篇文章《我的宗教》,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一个事物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看似与其毫无关联的其他事物的巨大变化。针对这样的文章,教学重点便不在于文章本身的结构、写法、语言等问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与物、物与物的内在联系,树立偶然背后有必然的哲学观,增强天下人管天下事的社会责任感。大学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大学生成熟的心智更有利于理解这样思想性较强的文章。
  迁移法的另一个作用是引导学生辨析文章的时代价值,并向积极的方向迈进。北岛的《回答》是20世纪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其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成为经典语句。但此诗是对那段动乱、扭曲时代的控诉。头两句被传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们将它与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相联系。现实中的负面因素影响到学生,使他们产生一些消极思想,或以投机取巧、不择手段为有能力,或以扰乱公序、颠覆良俗为常态,这些都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迁移。这种迁移要求教师考虑到学生思想的多面性和行为的可能性,及时封堵学生思想意识中的“蚁穴”,引导其积极思维。再如,大学语文教材大都选《老子》。《老子》一书堪称经典,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里面所体现的朴素辩证法让后人感佩。“大器晚成”(《老子》第四十一章)往往可以激励后进者,但不能否认的是《老子》中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今天看来,社会发展进步是必然的,是无法阻挡的,而个人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返璞归真”的思想可能会削弱个人奋斗的动力,“大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二十一章)只能是弱者无奈的表现。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要立足长远。学生读文章的多少不能代表他们所受思想教育的优劣。教师必须将死的文字变成活的思想,将活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观乎人文”的迁移法才能成为好的教学方式。   三、锱铢必较——研究法
  大学语文一方面重视思想情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重视学生钻研精神的培养。中学语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句的含义及用法,大学语文在此基础上要求做到善于质疑,针对固有的认识要追问其正确与否,这是研究精神的体现。教师要调动学生,使学生产生钻研的欲望,并通过主动查阅资料、旁征博引来说明一字一词的含义,这可以作为学生日后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
  如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都会选屈原的《离骚》,其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两句,人们通常的理解为“早上喝木兰叶上坠下的露珠儿,晚上吃秋菊掉下的花瓣”,很少有人会对“落”字当作何解提出疑问,“落下”便成为当然之意。但如果教师有钻研精神,并引导学生查资料研究,便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字。通过查阅各种辞书,学生们会知道“落”不只有“落下”之意,还有“开始”之意,所以有个词叫做“落成”。那么“落英”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刚长出的花瓣”呢?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离骚》里“落英”的解释即为“落,坠落。英,花。一说,落,始。落英,谓初开的花”。两种解释取哪一个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意和自己的理解选择,让他们主动思考、求同存异。由此还可引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又怎样解释。教师不必让学生得出定论,目的在于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再如,众所周知的《静夜思》,几乎所有人都会背诵,但很少有人仔细钻研诗中个别字词的含义。“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指睡觉用的床吗?“床”还可以有什么含义?这样的提问会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翻查资料,学生会发现“床”可解为“井床”,即井边的栏杆,又引出“月光是诗人在屋中看到的还是在院中看到的”这样的问题。其实下文的“举头望明月”已给出了答案。对固有知识认知的改变可使学生耳目一新,产生获知恨晚之感,这会使学生不断钻研并不断提出新问题,从而养成严谨的求真精神。
  这种“锱铢必较”的研究法不是“吹毛求疵”,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让学生感到“较”得有道理、有趣味,“较”得心悦诚服。这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专业研究可起到铺垫的作用。
  四、品察万物——体验法
  体验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种形式,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耳闻目见的各种美的形式来进一步理解所学的文章,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运用在各科教学中,大学语文课也应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和音像资料,使学生产生联想。如“黄河壶口瀑布”可以联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讲授《红楼梦》时可先播放一段电视剧等。影像、图片等资料可使文字变得有声有色。学生的见闻经历不同,想象力也存在差异,对于那些对文字不很敏感的学生来说,影像资料更容易将他们引入所学的文章中。而学生真正从文字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又可以反过来用于赏鉴影像、图片资料的优势和不足。当然,也有人认为图片、音像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但它可以作为想象无力、情感枯竭时的滋润剂,能起到牵引、润滑的作用。当学生受到了它的启迪而兴趣勃发、激情澎湃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实践上看,这种形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还可启发学生去欣赏自然风景。观赏自然风景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去旅游,身边的公园、江畔都是好的去处。通过季节的变化感受不同的色彩;随着天气的变化感受阴晴冷暖;哪怕校园内,只要注意观察、善于体味,墙角的一束迎春花、钻出地面的一棵小草都会引起人们别样的感受。
  教师还要善于总结文章中容易触发人情思的意象元素。如讲到“临风”时,可建议学生到郊外去临风,学生会感到思绪和灵感都在风中被吹出。
  社会万象也应作为体察的对象。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彩的街灯,喧闹的市场,匆匆的步履,多情的脸庞,这些社会中的人和事都可以让学生深省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人的情感体验与知识的获取有相似之处,即都是积少成多的过程。离别之伤,丧亲之痛,如愿以偿的喜悦,终无所获的惆怅,等等,只有体验过、经历过,人的情感才会变得丰富。学习语文需要体验,大学语文教学体验法不是不可捉摸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可触摸到的。引导学生反求于心,其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对象决定着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门课程还会有许多可探索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究。

推荐访问:法例 大学语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