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生活实际是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紧贴实际

  就地理教学而言,笔者认为,教师教学时如能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紧贴生活实际,易于突破教学难点  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暖”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我让学生调查一下本地区十年前以种植“春小麦”还是“冬小麦”为主?(答案春小麦)然后在教学时,我提出问题:现在本地区为何大面积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呢?(答案气候变暖)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冬小麦越冬必须保持土壤温度不低于-18℃,笔者通过对学生周边的生活实际的运用,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紧贴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已获得的知识,因存在于学生身边,学生感觉更真实,更真切,更有认同感。如在教学“水土流失的原因”前,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了解“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示范点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在教学时,则要求学生结合考察感受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生发言踊跃,积极提出问题,如何保护水土流失呢?学生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和本地的实际,一致得出保护水土流失的措施有:1兴修梯田;2退耕还林,还草;3水流域治理等。
  三、紧贴生活实际,易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授“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内容前,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下传统农业模式和现代农业模式(自家沼气的使用)的区别。在教学时,让学生将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共同认为:在传统农业中,动物产生的粪便随处堆放,会污染水源,滋生病虫害,秸秆作为生活能源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在生态农业中,庄稼秸秆可养殖动物,从而节约成本,减少污染,而动物粪便可以用于制造沼气,能转化为生活能源,沼渣,沼液回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要在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实施生态农业,消除环境污染,这样不仅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
  四、紧贴生活实际,易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一些身边的地理案例,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能力。如我尝试以学生熟悉的陇西县福星镇为例,让他们探究交通衰落的原因。福星镇曾经是从天水、陇西进入兰州的交通要道,车辆繁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但因海拔较高,要经过冻雨多,雾大,积雪时间长的“大阴梁”,事故多,影响交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下,为避开大阴梁,定西陇西修通了定陇公路,绕道而行,后又修通了天定高速公路,经福星的车慢慢地由多到少,从少到无。由于学生对本地的事了如指掌,可以恰当的运用身边的地理知识来论证交通对区域的影响,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区域环境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紧贴生活实际,易于理论联系实践
  教师把地理知识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够使地理教学形象化和具体化,又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如在讲完“工业区域选择”一节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考察陇西县福星镇砖瓦厂的区域优势,并做了如下设计:
  1.准备阶段。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福星镇基本情况。如地形,地域结构特点,河流流向,常年风向等;培养学生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能力及理论实践的结合能力。
  2.研究阶段。让学生根据考察情况,绘制福星镇略图,注明砖瓦厂的位置,指导学生记录分析整理资料。如党的政策,农民收入,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地下水资源,交通等情况等。各小组讨论何处建砖瓦厂?
  3.评估阶段。举行探究报告会,各小组交流研究成果,互相评估,选出典型。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不能脱离实践而存在。为此在地理教学中,紧贴生活实际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理论(书本知识)的指导下反复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升华,才能彻底理解所学知识。

推荐访问:紧贴 有效途径 地理教学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