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名角方辉|方辉

    -  《英雄虎胆》是广大观众所熟知的经典电影,除了于洋和王晓棠塑造的一正一反两个角色,另外两个反派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由方辉扮演的土匪头子李汉光和胡敏英扮演的女匪首李月桂;而李汉光,则成为了方辉五十余年演艺生涯中最为出彩的银幕形象。殊不知,在此之前方辉扮演的角色都是正面的工农兵形象,而正是由于这一角色的成功演绎,从此他便“误上贼船”,与反派角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演了八年正面人物
  方辉原名方城,1929年9月13日生于沈阳,13岁时随母亲到北平求学。1947年底,国民党13军63师政工队招考演员,方城报名考取。第二年秋天,国内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63师政工队自动解散。方城回到北平四处找工作,可城里一片混乱,为了生计他只好挑起担子,做起小买卖,用卖酱油的微薄小利来维持生活。
  1949年1月,解放军进城接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不久,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部)在北平公开招生,方城很顺利地考入了戏剧科。面对着新的生活,方城将“方辉”作为艺名,意思是“沐浴在光辉灿烂的新时代”。
  半年后,方辉被组织分配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科,开始进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基础实践,从此走上了一条他所说的“足可以自豪一辈子的革命道路”。进厂第二年,他就在北影厂拍摄的描写解放前夕北平学生运动生活的影片《民主青年进行曲》中,扮演一个从国民党军队中退伍的进步学生潘文华。学生出身的经历使方辉很轻松地完成了这一戏份不多的角色。
  1951年,方辉接连参加了北影新片《新儿女英雄传》《走向新中国》的拍摄,分别扮演农民和工人。虽然都是大龙套,但方辉没有丝毫的怠慢,一是感到革命工作都是光荣的,能够上戏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二是在华北大学就读期间,他反复聆听过老师“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教诲。在这两部影片里,资深演员谢添也分别扮演了戏份很重的“地头蛇”张金龙和总经理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特别是张金龙,谢添把这个地痞流氓加无赖演绎得十分出彩,让方辉大开眼界,着实佩服这个对待艺术精益求精的同事。他领悟到:人物有个性,首先作为演员要有功底和功力才行,这样演出来的人物才有血有肉。说起来也真是有缘,方辉紧接着被借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影片《无穷的潜力》中再演工人,担任这部影片主演的还是谢添,扮演以劳动模范张明山为原型的轧钢厂老工人孟长友,影片也正是根据这位劳模的先进事迹创作而成。
  1952年春天,方辉参加了北影厂赴朝鲜抗美援朝慰问团,当时,北影厂演员科分为三个分队,分别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部队去与“工农兵”相结合,体验生活。方辉报名要到朝鲜战场的第一线去改造思想,经过领导决定,方辉如愿以偿,他和本厂的李百万、于蓝、杨静、李唐还有音乐科及部队的十几个同志一道,千里迢迢地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朝鲜。也就是通过朝鲜战场二个月的经历,彻底转变了方辉的世界观,他联想到自己不到3岁就当了亡国奴,童年时代过着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成年以后依然是生存艰难,四处流浪,如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保卫和平的浴血奋战中,他看到了也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他说:“朝鲜战场的确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以前我从来没有什么奋斗目标,也不知道什么大道理,朝鲜一行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我们去了之后,朝鲜老乡像贵宾一样地招待我们,部队官兵也全力保护着我们,我不但感受到什么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而且更加深深地懂得珍爱和平、保家卫国的意义所在,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彻底改造,从此以后,我就坚定信心地要跟着党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最大收获的关键。”
  拍摄于1955年的《怒海轻骑》,是长影厂当年度的一部重点影片。方辉扮演的渔民顾阿根和郭艺文扮演的女民兵刘舜英,本来是男女主角,但因为拍摄前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刚刚胜利结束,影片主体布局随即做了一些重大的调整,剧本进行了较大修改,以表现海军作战为主,方辉的戏份大大地压缩了。
  经过几部影片的锻炼,方辉的青年工人和青年农民形象频频出镜,引起了更多导演关注的目光。1958年,方辉被八一厂导演王少岩看中,让他在即将开拍的《三个战友》中扮演男主角——外号“大洋马”的社长卢凤阳。这部电影根据同名话剧改编,描写了当年三个同村参军又同在一个连队的战友,在一同返回家乡后面对着新农村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由于认识不同而发生的矛盾纠葛。方辉是第一次担任主演,卢凤阳虽是正面角色,但也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意识再加上盲动而自以为是的人,方辉的表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观众中小有影响,方辉的名字和形象也是由此而渐渐被人所知,“大洋马”——这个剧中人物的外号,甚至成为了演员本人的代名词。
  再也翻不了身
  就在方辉紧张拍摄《三个战友》的时候,八一厂导演严寄洲将目光深深锁定了这个身材高瘦的演员,他想要方辉扮演的下一个角色,就是由他与郝光联合执导的剿匪片《英雄虎胆》中那个很有特色的土匪头子李汉光。
  当方辉接到试戏通知的时候,怎么也想不明白,他这个演惯了工农兵形象的硬朗汉子,为何会被选去扮演一个与他的相貌和戏路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反派?他回忆道:“记得那是在1957年,我被借到八一厂刚拍完《三个战友》返回北影演员剧团后不久,就接到严寄洲导演的电话,他对我说:‘我正在筹拍一部电影,里面有个重要人物想请你来扮演。’演员当然是一听到有新戏可演,就很高兴,我很兴奋地问:‘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对方答:‘像座山雕似的人物。’我听后,心想这么重的角色,我能担任吗?电话里那头接着说:‘小方,你考虑一晚,我听你回话。’我放下电话,速去团长办公室向赵子岳团长做了汇报。赵老师听了很高兴,对我说:‘这可是导演给你很好的机会,你要大胆地去争取,难道你愿意一辈子都演老一套的角色吗?’我想这是领导对我的一种鼓励,一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一上班,即刻给严导演回电:‘导演,这个任务对我确实很重,我要求试试戏,你再决定吧!’在跟严导演见面后,我还始终怀疑自己能否会胜任这个角色,忍不住问他:‘你是怎么会看上我的?’严导演快人快语很干脆地回答:‘你在我们厂拍《三个战友》中的大洋马,我到棚里看过你的戏,很不错。你人长的高高大大,又很瘦,很符合我这戏里的人物,我感觉戏里抽鸦片烟的土匪头子就是你这个样子。’原来如此,我听了严导演的这一番话,才定下神来。眼前的严导演既像和蔼的长者,又像威武的首长,他的一番长篇大论,鼓足了我立志尝试朝着改变戏路的方向迈进一步。”   《英雄虎胆》是作者丁一三根据解放初期广西十万大山地区所发生真实的剿匪故事编写而成。演员阵容中,主演于洋是从解放区艰苦岁月里走出来的演员,王晓棠、胡敏英、张勇手、里坡等人也都是在部队锻炼多年的演员,惟独方辉一个人是没有相应经历的演员。他进入剧组后,同事们纷纷伸出热情的双手,使他得以迅速投入到特定角色的创作中。
  
  
  方辉的大部分戏都是跟扮演李汉光老婆李月桂的演员胡敏英一起配戏,他看到第一次走上银幕的胡敏英出手不凡,展示了令人叫绝的表演才能,心里十分佩服。当时,虽然严寄洲一眼相中方辉出演李汉光,但演员最后确定,还是经过了“试镜头”测试以及反复的排练和几次试装的检验。方辉仔细研读文学剧本,努力寻找剧中人物的影子,他把李汉光定位于专横跋扈、贪恋酒色与女色、色厉内荏的性格特征,找准了人物基调。他日渐放松,不由得追忆起自己在北平上高中那阵子曾经去过的天桥,那里唱大鼓的、说相声的、拉洋片的、卖大力丸的,还有卖小吃的应有尽有。当然,其中也有穿着绸褂,一手拎着鸟笼,一手玩着铁球,后面还跟着二、三个打手,仗势欺人,白吃白喝的街头混混。方辉认为李汉光身上就有这种人的某些特点,完全可以用这类人作参照。他边琢磨、边把这些人言行举止在脑海里飞快地盘旋,通过综合加工,李汉光的影子越来越清晰了,可惟独缺少大土匪的野性,以及掌握上千匪徒的匪气和霸气。方辉心想,这也只有在小说或一些电影中去间接地体验生活了。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实际拍摄中,方辉在严寄洲导演的悉心调教下,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成功塑造了李汉光这一红色银幕上难得一见的匪首形象,他深深感到了一种作为演员的快乐与自豪。
  经过艰难的拍摄之后,影片率先在北京地区公开放映了。当初,方辉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去买票观看这部电影的,影院反响还不错,让方辉吃了一个定心丸。当然,方辉少不了要去改变他表演戏路的严寄洲那里听取意见。严导演对方辉诚恳地说:“在《三个战友》里的复转军人,演的是你方辉自己。可李汉光是在努力创造,虽然说有些戏处理的还很粗糙,但你懂得开始塑造人物啦。你现在很年轻,将来演戏的机会多着呢,希望你把演戏的路子放得更宽一些。”
  此后,有不少导演看了《英雄虎胆》,相继邀请方辉拍戏,他就接二连三地又拍摄了《粮食》《无名岛》《暴风骤雨》《停战以后》《五彩路》等影片,都是清一色地出演各种类型的反派角色。尤其是《粮食》里的皇协军排长李德顺、《无名岛》里的国民党炮官冯占魁,戏份十足,演得十分过瘾,是方辉继李汉光之后又接连出彩的反派角色。可是,几十年下来,这清一色的反派角色,方辉就一直没有“翻身”。有一次,方辉正巧碰见严寄洲,赶紧上前“诉苦”:“严导啊,你可把我害苦了。”当严寄洲得知原委后,两个人都禁不住地放声大笑起来。
  幕后配音也反派
  方辉演艺生涯已达五十余年,或主或次、或详或略地塑造了众多反派形象,这其中包含了嗜杀成性、为虎作伥、刁钻阴险、耍弄权术的各色面孔,可谓集典型反派特征之大成。方辉表演精湛,创造性地赋予了每个角色各自的性格光彩。在20世纪60年代,反派方辉成为了北影厂的一大名牌,他连同项、陈强、安震江、李林、葛存壮、王澍、李孟尧、封顺、陈志坚、管宗祥等人一起,被誉为北影厂的“反派帮”。
  对于反派角色的塑造,方辉最出彩的不仅是李汉光、李德顺、冯占魁等这些银幕上的人物,在60年代初由谢添等人联合执导的歌剧影片《洪湖赤卫队》里,方辉不但与谢添配戏,客串了帮助女主角韩英越狱的国民党士兵,而且还为影片中的反派男一号——恶霸地主彭霸天担任了台词配音。这部戏是湖北歌剧院在全国演出叫响后,奉命拍成电影,基本上是歌剧的原班人马,方辉充当了一回幕后英雄。接着,他又为北影厂拍摄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阿娜尔罕》中的老地主二度配音。方辉不仅在反派表演上技艺精湛,他的配音也自成一体,难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慕名找到方辉,请他抽出拍戏的空暇时间,充当说书人,把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从头到尾地全部播诵一遍。电台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每天中午播放方辉的录音。
  “文革”开始后,方辉跟北影厂绝大多数人一样遭受厄运。他被遣送到设在北京郊区大兴县天堂河的“五七干校”,在贫瘠的农场里开始了悲凉而痛苦的劳动改造生活。临近“文革”结束的前夜,方辉在1974年才被暂时“解放”出来,让他参加《侦察兵》《烽火少年》和《红雨》等影片的拍摄,所演的依然都是清一色的反派。其中,尤其是《红雨》里以乡村中医做掩护、实则是潜藏的阶级敌人的孙天福,再次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孙天福的那句台词:“今天真他妈的痛快,再来二两二锅头”,一时间成为人们街头巷尾打诨插科、相互调侃的口头禅。随后,方辉还参加了南斯拉夫故事片《桥》的配音。
  新时期的中国银幕上,方辉一如既往地继续塑造着各类反派形象,“反思片”《泪痕》中靠造反起家耍弄权术的帮派分子许雄飞,也为这个一辈子靠“反派”起家的性格演员,增添了又一成功的艺术形象。
  方辉简历:
  生于1929年,回族,籍贯辽宁沈阳。1949年入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学习,同年11月毕业后被分配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主要电影作品:
  1950年:《民主青年进行曲》(饰潘文华);
  1951年:《新儿女英雄传》(饰青年农民);《走向新中国》(饰青年工人);
  1954年:《无穷的潜力》(饰大李);
  1955年:《怒海轻骑》(饰顾阿根);
  1958年:《三个战友》(饰卢凤阳);《山里的人》(饰邱吉里);《英雄虎胆》(饰李汉光);《一天一夜》(饰裴修文);
  1959年:《粮食》(饰李德胜);《无名岛》(饰冯占奎);
  1960年:《五彩路》(饰大管家);
  1961年:《暴风骤雨》(饰李青山);
  1962年:《停战以后》(饰胡定能);
  1964年:《青年鲁班》(饰刘主任);
  1974年:《侦察兵》(饰敌作战处长);
  1975年:《红雨》(饰孙天福);《烽火少年》(饰伪大队长);
  1977年:《黑三角》(饰邢祥);
  1978年:《风雨里程》(饰常立仁);《南疆春早》(饰金明);
  1979年:《泪痕》(饰许飞雄);
  1981年:《欢欢笑笑》(饰朱师傅);《奇异的婚配》(饰管家);《知音》(饰蒙自边官);
  1982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83年:《出门挣钱的人》(饰职工);《非常岁月》(饰许登庵);
  1984年:《双雄会》(饰洪承畴)
  1998年:《驴嘎上电视》;
  1999年:《九九艳阳天》;《开着火车上北京》。

推荐访问:名角 反派 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