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无尽活水来] 源头活水来

  一、阅读教学目标设定存在的普遍问题及透析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一直是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
  二、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虚假性:使教学目标仅作为教案中的一种备查形式,目标的制定或抄袭教参或凭经验任意为之,造成与国家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学生实际脱离。
  2、单一性:制定了基础知识目标和基本技能目标,忽视了情感态度与阶值观目标。
  3、错误性:主要指目标的表述。以教育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行为主体以教师代替学生,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造成表述上的错误。
  4、含糊性:指目标的制定和表述含糊其辞,难以进行有效评价。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等。
  三、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对于目标的操作会出现一些问题,概括如下:
  1、随意性: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随意性太强,凭经验和感觉教学,认为讲完了规定的教材内容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忽视甚至摒弃了教学目标应有的指引、调控和检测作用。
  2、机械性:教学中执行教学目标过死,教学就是机械地展开教案,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性因素。
  3、割裂性: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为地割裂分开,忽视了三者之间的统一性和交融性。
  4、模糊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显得很模糊。
  四、怎样制定和陈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1、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2、细化课时目标。
  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如《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2)抓住课文典型句段,读懂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抗日英雄故事方面的图文资料,模仿课文写出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的形象。这三个教学目标包含了三个维度,而且指向准确,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强。
  3、调控生成目标。
  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及时灵活地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1、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
  因为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成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还应该使听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的。
  3、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
  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这三者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不能单独分列出“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情感态度目标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课文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
  五、在有效的文本阅读中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1、有效地提问。
  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老师设计了“‘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你从‘斩钉截铁’中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这不起眼的“斩钉截铁”成了学生感悟的触发点,从而悟出了“斩钉截铁”背后的丰富蕴意,也很自然地对整篇课文作了整合思考。
  2、有效地“对话”。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和老师对话的“底气”。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接受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3、有效地朗读。
  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精心设计这样的朗读训练:先请学生带着“战士们已经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来到狼牙山峰顶,他们是怎样英勇杀敌的呢?”的问题,引读4—5自然段;再一边自由读一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语气和情感后,再请个别学生朗读;在感悟了作者说的话所包含的感情后,最后请学生齐声朗读,增强气势。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4、有效地感悟。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抓住“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事情发展顺序,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感悟五壮士的英勇气慨,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从而对五壮士更加崇敬与颂扬。这样就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落到了实处。
  5、有效地迁移。
  如:学生通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仿佛亲眼目睹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场面,于是让他们写写“想对这些英雄们说点儿什么?”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通过写自己心中的话,还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到读,读写结合。
  【作者单位: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

推荐访问:活水 源头 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