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幼苗【谈谈利用新技术培育樟子松幼苗】

  【摘 要】樟子松种子经过处理后,采用新技术覆膜育苗,可节水保肥,出苗快,出苗齐,长势好,增强抗病能力。  【关键词】樟子松;覆膜;林木种子;储藏;管理;育苗技术
  樟子松为松科大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发达, 材质优良,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耐旱耐寒,嗜阳光,喜酸性土壤。也是我区沙地造林极有前途的针叶树种之一。但地膜覆盖樟子松育苗尚未见报道,地膜覆盖樟子松大田育苗,播种期可提前15d左右,早春地表温度可提高4~5℃,且节水保肥,出苗快,出苗齐,长势好。采用这种新工艺,可达增效目的。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但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病害严重(立枯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长期以来,黑龙江一直存在育苗人少和小苗苗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多年大量的实践和积累,总结了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
  1.圃地的选择
  樟子松幼苗喜生于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呈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地下水位在2m左右,前茬是松树育苗地更好。若不是,则最好在播种前每平方米施入600~800g菌根土,有利于苗木形成菌根,从而提高出苗率,促进长势,增强抗病能力。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对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种子处理
  为促进种子发芽,出苗整齐,增强抗逆性,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催芽处理。
  2.1雪埋法
  种子在处理之前必须进行品质鉴定并精选。即测定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并去除杂质及次种。在一月份选择背阴处,先在地面铺20-30cm厚的雪,在雪上铺1cm厚的种子,再盖上3cm的雪。依此层次堆积,雪堆大小视种子多少而定,高度以60-70cm为宜,再在外面覆盖40-50cm厚的雪。为防止早雪融化,在雪堆上再覆盖40-50cm的杂草。在播种前5-7d,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使雪融化,将处理干净的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稀释液浸泡消毒3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后,覆盖湿麻袋,每天翻动1-2次并洒适量清水,以保湿润。约3-5d,种子部分裂口露白,即可播种。
  2.2沙埋藏
  播种前10-20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cm,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
  2.3温水浸种
  播种前一周,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60℃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二次,到种子有50%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55%。
  3.作床覆盖地膜
  根据地区特点,宜采用高低合并床,每床净宽2m,长5m,畦埂25cm,床面中线开宽20cm、深15cm的沟,以利灌溉、排水及管理。整好的苗床在3月底至4月初灌足底水,覆盖地膜,以改善地温,保持水分。
  4.播种地的管理
  适时播种对提高发芽率,保证苗齐、苗壮,增强苗木抗逆性是很重要的。根据自治区特点,可在4月15日进行播种。,覆土后踩实床面,盖好地膜,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湿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上面搂起0·5~1cm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cm,行距8~10cm,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cm,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当幼苗出土50%时,把草撤除一部分,全部苗齐后,将覆草全部撤除,撤草时不要损伤苗木。
  5.田间抚育管理
  5.1浇水
  从播种到出齐苗阶段,由于覆盖地膜,保水较好,一般不需浇水。从幼苗出齐到6月中下旬是松立枯病的发生时期。为增强抗病力,必须促使苗木根系发育和苗茎迅速木质化,应适时适量浇水。6月末到8月中旬是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此阶段浇水应少次多量。每5d浇一次水。8月中旬以后一般应少浇水或不再浇水。
  5.2松土除草
  为了除草及时且不伤苗,节省工时,采用除草醚除草,在出苗前3-5d,用40%除草醚300倍液均匀喷洒在苗床上。在出苗后30-40d,正值幼苗速生期,再用40%除草醚500倍液喷洒。松土从地径开始木质化时进行,前两次松土应浅些,一般为0.5-1.0cm,以后可逐步深些,但最深不得超过3cm。松土每隔7-10d进行一次,到8月下旬,幼苗停止生长即可停止松土。在整个生长季节都要保持床面疏松无杂草。
  5.3间苗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群生习性,幼苗适当密些,可以起到互相庇阴、减少日灼及外界不良因子的影响。间苗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过密,在7月上中旬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每平方米留苗600-700株为宜。温、湿度调节是防止松苗日灼和立枯病,也是育苗成败的关键。进入6月上旬,要用柳笆或遮阴网进行遮阴,每天上午10时遮阴,下午4时后拆除。到幼苗木质化后,约7月上旬则不再遮阴。
  5.4拆除地膜
  当地膜下地表温度超过35℃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可剪除播幅部分的地膜,继续保留行间地膜,以利保水和抑制杂草。
  6.防治病虫害和施肥
  立枯病除用化学药剂防治外,还应加强抚育管理。在播种前,每平方米覆土中混五氯硝基苯5g,在幼苗出齐后10d左右,每平方米苗床上喷洒五氯硝基苯5g。发病后每平方米喷洒1%波尔多液2.5kg。为促使幼苗健壮生长,在6~7月间要进行追肥。第一次每平方米追施过磷酸钙5g,以促进根系发育和苗茎木质化,增强抗病力。以后每隔10~15d追一次硫铵,用量为每平方米5~10g,一般追3~4次为宜。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约2万斤。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7.苗木的越冬保护
  樟子松育苗一般3年才可出圃,所以必须进行越冬保护,以防冬春生理干旱造成苗木死亡。一般在土壤初冻结时,将畦埂土打碎,覆于苗床上,厚度为埋没苗梢后5~6cm即可。樟子松耐寒冷,但幼苗期间由于冬季干燥气候的影响,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在冬季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冬季采取覆土防寒对幼苗安全越冬效果好,苗木死亡率仅3%,而采用覆草越冬,苗木死亡率100%。因3月中上旬土壤正式开始解冻,有时白天气温可达20℃左右以上,而夜间又可降到-20℃左右,季风频吹,空气干燥,苗木水分大量损失,这时苗木根系尚未活动,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枯干。埋土时间和方法:在11月中旬左右,土壤即将冻结时,把步道的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0-15cm,到翌春4月上旬化土层15-20cm时,分2-3次把土撤除,并及时灌水。掘苗后进行假植,根部用土埋实, 1年生苗可捆成小捆。到土地将冻时再把苗梢全部用土埋严,苗木即可安全越冬。

推荐访问:幼苗 培育 谈谈 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