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现场处置中的自我保护】 危险化学品泄露现场处置方案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 作 用,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危险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性能、特点以及处置措施,才能在现场先期处置中进行自我保护。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自我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化学品产生的速度愈来愈快,据有关资料报道。20世纪50年代,全球化学品的年产量在百万吨数量级,20世纪末,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四亿吨,在已知的约六百万种化学品中,在市场上出售的已超过八万种。每年约有千余种新的化学品被生产出来。同时各类化学品的 越来越广泛。今天,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品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大到化学品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小到因日常接触化学品对广大劳动着带来的健康损害,严重地影响了生活的质量,破坏或剥夺了人们对日益美满生活的享受。
  危险化学品带来了挑战是严峻的,据统计,日前市场上出售的化学品中有近万种对人类构成较严重程度的危害,其中约两百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一些化学品或者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能引起人体损伤病,某些化学品能导致足以致命的伤害,化学品还能导致火灾和爆炸,近年来,屡次发生的事故还历历在目。
  (1)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1993年8月5日13时25分至17时30分,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附近的危险物品储运仓库发生多次爆炸,爆炸中有3栋仓库被炸毁,12栋仓库局部燃烧,造成15人死亡,101人受伤,据事后调查,干杂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以及仓库内危险品存在严重的违章,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干杂仓库4号仓库内混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接触而发热燃烧是主要原因。
  (2)重庆硫化氢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晓明村境内的罗家10号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从井内喷出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散,导致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万人被紧急疏散安置,造成经济损失6432﹒3万吨。
  近期国内发生的化学事故导致人员重大伤亡的案例不胜枚举。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安民警总是第一接到报警,第一到达现场。民警受到伤害的事件屡次发生。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扑救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及其本身燃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紧急救治对策研究已是当务之急。严峻的形势要求一线干警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在现场处置中对危险化学品处理,而后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要进行有效自我保护,
  首先,必须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因为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通过图案的、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与简洁地表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性资料。
  例如: 底色:白色
  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
  文字:黑色
  其次,还要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有关性能数据。
  1.编号 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每种危险化学品有三个编号:⑴ 危险货物编号;⑵ UN编号是联合国对危险化学品给出的全世界统一的编号,如一氧化碳为1016;⑶ CAS号 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给出的在欧美通用,我国国家“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也采用此编号,如一氧化碳为630-08-0。
  2.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的条件下之比。一般危险化学品是气体、蒸气时,以空气=1为标准,如一氧化碳为0.97,氯气为2.45。
  3.熔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固体试样升温,测得的固态与熔融态相互共存时的温度,单位以摄氏温度表示。
  4.沸点 液体物质在沸腾时温度称沸点,单位以摄氏度表示。
  5.临界温度 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就是加压力使气体液化时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物质只能处于气体状态,单用压缩方法不能使之液化。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如氨是132.4℃,氯是144.0℃
  6.临界压力 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各种物质的临界压力(压强)不同,如氨是11MPa(112.2kgf/cm2),氯是7.46MPa(76.1kgf/cm2)等。
  闪点和自燃温度(1)闪点 又称闪燃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中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可燃物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在空气或氧气中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热量蓄积使温度逐渐上升所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7.爆炸极限是一种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或压力)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或蒸气(如乙醇、苯、汽油等的蒸气)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其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其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第三,要认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治
  包括: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害及防治。如氯气等;
  2.易燃液体的危害及防治。如苯等;
  3.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连二亚硫酸钠,别名:保险粉等;
  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及防治。如过氧化氢等;
  5.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氰化钠等;
  6.腐蚀品的危害及防治。如硫酸等;
  7.放射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铯-137
  第四,还要掌握和使用各种防护设备
  主要由以下必备的防护设备和器材:
  1.化学应急救援装备;2.常规化学应急救援装备;3.特种化学应急救援装备;4.呼吸防护器材的分类;5.常用呼吸防护用品6.简易呼吸防护器材; 7.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那么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民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以保障这些人员在完成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可接收的照射。为了使受照射危险减至尽可能的小,首先要了解减少照射剂量的三个原则:(1)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要少,(2)与放射源的间隔距离要大;(3)若有可能,要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其次,要为他们配备能报警的辐射探测仪和个人剂量计。同时,还要给他们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例如,防护面具或口罩、防护服、防护鞋和帽等,以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
  使用辐射探测仪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内容包过仪器的特性、需要测量的量,以及相应于报警水平照射的辐射危险。
  最后还要知道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理措施。二、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四、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总之,我们只有掌握了危险化学品的性能、特点以及处置措施,才能在现场先期处置中进行自我保护。

推荐访问:处置 自我保护 危险化学品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