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新之火,尽显数学魅力]男人的魅力体现在哪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力求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创新,点燃他们心中创新之火。
  一、在猜想中萌发创新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进行深入挖掘,恰当处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使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既能更好的获得知识,又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智。
  例如,在教学“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我出示了例题,比较和 的大小,我说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你们会直接比较大小吗?同学们齐声答道:“不会。”那你们猜一猜我们怎么做就能比较大小了,有的同学猜想和通分,分母相同就可以比较大小;有的同学猜想把和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也能比较大小,还有的同学猜想通过画图也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这时学生们的思维都积极的活跃起来,他们纷纷动手计算,通过画图和计算,他们发现几种猜想都成立,而第一种猜想书上已介绍,而第另外两种猜想书上没有介绍,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了,学生们感到特别兴奋。他们在大胆的猜测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创新的种子在猜想的过程中萌发,并茁壮成长。
  二、在探究中诱导创新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只要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出示117+59后,教师既不先作提示,也不让学生阅读课本,而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究,得到了如下的多种方法:100+59+17、117+50+9、120+59-3、117+60-1……这样,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地进行创新,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三、在求异中激发创新
  有求异,才会有创新,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
  例如,学习“最小公倍数”这课时,我出示例题求36和48的最小公倍数,大部分同学通过预习,用书上介绍的方法求出了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时我说:“请大家想一想、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几位同学发现,可以用其中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提取公约数后所得的商直接相乘求出,即
  接着我又出示了几组数,让同学们用两种方法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看哪种方法简便,同学们异常兴奋,练得十分投入,这一过程训练促进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质疑中启迪创新
  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前题。《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既使提出不恰当的问题,也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鼓励学生质疑,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不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去量一枝铅笔的长度,学生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指到几就是几厘米,这时一名学生发现同桌的尺的零刻度没有了,是从3厘米处开始的,这个同学马上指出这把尺坏了,建议他买一把新尺,而有一位同学却认为可以的,用3厘米处的刻度线对准铅笔的一端,另一端所指的刻度再减去3,也能正确的量出铅笔的长度。通过质疑,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敢于突破常规方法的束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在操作中尝试创新
  皮亚指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适当的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及直尺、剪刀、笔等工具,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多种方法求出了梯形的面积,从让学生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在尝试中有所创新。
  六、在应用中实践创新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从我国学生参加重大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看,计算力、解题水平高,动手能力创新素质差,主要原因是缺乏应用知识实践的能力。因此,应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研究教室的面积的长和宽,研究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等;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田地里去、劳动实践基地里去实际丈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编制粉刷教学楼或自己家楼房的开支预算。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实践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推荐访问:尽显 之火 点燃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