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发麻怎么治_解放学生手脚,风暴学生头脑向探究式教学要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92-01  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张扬个性,风暴头脑,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话评价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使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态势。课堂内容紧紧围绕高考题命指挥棒,课堂讲台变成了教师解答试题和总结归纳答题套路的传播台,教学主体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单边活动。课内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疲于奔命地记;课下则大搞题海战术。老师思想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叫苦不迭;学生急于求成,被动接受,创造性和探究意识荡然无存,以致于政治课堂变得刻板、沉闷。在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变革时代,社会呼吁具有个性、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的人,作为政治教师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大胆实践,迅速唤醒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把政治课变成学生参与探究、尝试合作,体验成功的训练场。
  一、师生互动,方法为先,营造宽松的合作课堂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堂课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土,而不是束缚学生的牢笼。”教师的课堂行为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课堂表现。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课堂上总是行为扭捏,讷于言辞,从不举手,而是被动地接受。成绩差的同学,则表现为较强烈的畏学、厌学情绪,昏昏欲睡。久而久之,政治课堂就变成了政治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本应充满生机的政治课堂就变得压抑、枯燥、死气沉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导”应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感染学生的课堂情景,传之以情,激之以趣,导之以法。课堂上教师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是感染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前提条件。只有老师“爱“字引路,学生才会”敢“字当头。如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随意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到没有限制,不拘束、不紧张,才能使情绪自由发挥。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氛围正是学生活动的良好环境。教师应精心策划讲授内容,巧妙引导学生活跃起来,让一些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心的人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勇敢地”动“起来。老师还可以提些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让学生当众独立回答,意在练胆子,从而增强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教师也可结合教材精心设计讨论题,诱导学生各抒已见,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论辩能力。
  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生动时政环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构建数学知识系统,注重实际应用,创设一个能让学生自主实践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时政材料中蕴涵着的哲理,让学生置身于时政材料的境界之中。如在讲国际关系这一讲时,播放利比亚战争有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国际社会的不同反应,从中理解教材知识。在课堂中,巧妙引导使师生之间充盈着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让学生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对教师而言,是教学同步,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分享快乐的过程。在师生的教与学互动中感悟作品的美,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应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课余时间,要多谈论、争议热门话题,努力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代同步,使自己的认识观点让其他同学认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一种自觉参与的意识,并在讨论中丰富知识,训练口才,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了自己的政治分析能力。
  三、欲擒故纵,独辟蹊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制造适当的“困惑”,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因此,在情境创设后,老师要充分利用“设问” 来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甚至辩论,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进程中来。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设问”应该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由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留出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在提问中本身已经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教学中,情境导入后,我抛出了在论坛上网友们对于新疆75事件发生原因的一些看法。然后提问:“为什么会发生七五事件?”由于所选取的材料取自网络论坛,所以学生感觉非常亲切和乐于接受,很快融入到了交流的氛围中。学生通过分析网友观点,思考讨论,共同揭示了新疆七五事件的实质,它绝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境内外反动分裂势力相互勾结,阴谋破坏国家统一,危害公共与人民财产安全和企图破坏社会稳定的恐怖暴力行为。在学生对新疆7、5事件进一步了解掌握后,我紧接着追问,再次抛出论坛网友对此次事件的两种不同的看法。提问:“你怎么看待网民的说法?”,“对待这次暴徒,是该像某网友说的‘杀杀杀’呢?还是应该像有些网友说的我们不复仇,要团结呢?”当这些观点抛出后,马上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或共鸣,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学生们非常踊跃并且头头是道。在同学们的积极发言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意义,师生共同总结出民族团结是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还要防止极端情绪被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利用。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的结合,使知识的吸附和情感的熏陶成为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推荐访问:学生 探究 手脚 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