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学方法新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摘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医学基础课,它内容繁多、深奥难懂,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运用比较法教学、运用线条图艺术教学、利用实验演示法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能使学生感到可学习、可理解、可记忆,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堂上,只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医学基础课,涵盖了三门学科:《免疫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它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内容和某些操作技术的学习一样,既繁杂又枯燥。因此,如何在授课中使学生能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到可学习、可理解、可记忆,是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积极运用比较法教学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可对事物间相同特征或不同特点进行比较,明确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使难记忆的教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掌握,记忆牢固。
  比如,免疫学中的超敏反应有四型,是最难学的,可以通过比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是从免疫应答的类型比较,Ⅰ、Ⅱ、Ⅲ型超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Ⅳ型超敏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二是从损害的结果比较,Ⅰ型超敏反应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是可逆的,而Ⅱ、Ⅲ、Ⅳ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病理损伤,是不可逆的;三是对相关联的免疫物质进行比较,Ⅰ型超敏反应与IgE相关,Ⅱ、Ⅲ型超敏反应与IgM、IgG有关,Ⅳ型超敏反应与CD4+、CD8+T淋巴细胞释放的免疫因子有关;四是从典型病例或常见病例的发病机制上进行比较。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这四型超敏反应的记忆和理解。
  又比如,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医学蠕虫部分,虫种繁多,生活史复杂,历来是学生最不爱学也常学不好的部分。为增强教学效果,我在授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强化学生认识:一是依据医学蠕虫中是否具有中间宿主进行比较和分类,其中线虫纲除了丝虫外,其余均无中间宿主,如蛔虫、钩虫、蛲虫等,称为土源性蠕虫,而线虫纲中的丝虫和全部吸虫、绦虫均有中间宿主。如日本血吸虫、肝吸虫等,称生物源性蠕虫。二是抓住各种寄生虫生活史中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比较,如在描述线虫纲中各寄生虫的生活史时,我指出蛔虫的生活史最长,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两次进入人体小肠),而钩虫的生活史就相当于蛔虫的第二个阶段,蛲虫的生活史相当于蛔虫的第一个阶段;吸虫纲中各虫的生活史则基本相似,包括虫卵、毛蚴、胞蚴、雷蚴(母、子)、尾蚴、囊蚴、童虫、成虫,只是中间宿虫有所不同。三是对各虫的感染阶段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法在教学中多处可用,是增强教学效果,利于学生掌握要点和理解难点的一大法宝。
  二、善于运用线条图艺术教学
  现行的教科书中虽然有一些线条图,但色彩单调,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不能帮助理解,加深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线条图艺术进行教学,比如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各种线条图或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各种线条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线条图艺术是形象教学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增强教学效果。它不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而且具有经济、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还能使学生思维随教师授课节奏,起到条理清楚、易于理解、帮助记忆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时,两条重链和轻链的Fab段、Fc段、可变区、恒定区、CH1、CH2、CH3等都可用不同色彩的线条描述。在讲解免疫应答过程时,抗原、抗体、靶细胞、吞噬细胞等,都可用线条图描绘出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在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时,也可用不同色彩的图线展示出各种不同结构。由于图形放大而又色彩分明,可使学生看得明、分得清、记得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倡利用实验演示法教学
  实验演示法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适宜以实验现象观察为重点和培养学生无菌操作观念为目标的《微生物学》教学。因此,在讲授有关微生物知识时,应大力提倡利用实验演示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的感官功能和对色彩的辨别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理解记忆。
  比如,肠道杆菌属中的各类细菌,由于均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单纯从形态染色的特点上往往无法鉴别,只有通过各种生化反应及有关血清学凝集试验等检测方法,才能确定鉴定结果。它们既涉及化学反应,又涉及化学试剂、pH值等问题,学生听起来吃力,又不易记忆。如果采用直观的实验演示法教学,将预先准备好的生化反应管、选择培养基及鉴别培养基等带到课堂,边讲解生化反应原理,边演示反应结果,教学效果肯定就会更好些,而且对后面的实验操作课会起到提前示教和指导作用,既有利于讲授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强化技能训练。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片面强调学科基础理论,忽视教学目标,从理论到理论施教,对于中专学生而言,不仅难以掌握,而且对后继临床课教学起不到打基础的作用。倘若把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在基础课教学中有选择地恰当地联系临床知识,可使学生明确学习基础课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对将来学习和指导临床实践是有益的。
  比如,在讲授超敏反应时,我重点介绍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强调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均有超敏反应贯穿其中,加深了学生对超敏反应的认识。又比如,在讲授肝炎病毒时,介绍这些肝炎病毒所引发的各型肝炎疾病,各有何临床表现及危害,哪些是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哪些是属于体液性传染病,为什么,等等。尤其介绍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各种阳性项目组合的临床意义。这些知识的介绍自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肝炎病毒的欲望。可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还有助于淡化学科意识,强化目标培养。
  总之,要让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产生兴趣并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就应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推荐访问:免疫学 病原 教学方法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