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唱响复习三部曲,助生渡过散文关

  “散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名学生的心里话,他讲出了眼下阅读题中不少学生畏惧散文的现状。与他们交谈,看看他们的练习,我认为,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①散文知识点不清晰;②答题不得要领,技巧不能灵活运用;③格式不够规范;④审题不细致;⑤阅读文本的习惯不大好;⑥生活储备不足。
  散文的定义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外,都归入散文范畴,是一种自由灵活抒发见闻感受的文体,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即它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宏观微观无不涉及,或写景,或咏物,或怀古,或咏史,常常融记叙、抒情、描写、议论于一炉,运用对比、衬托、铺垫、呼应、设置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悟。所谓神不散,作者不论如何选材,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一的。关于散文如何阅读的书籍多,答题技巧五花八门。近年来,我在初三中考散文复习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效果显著:①授之以渔,心中有数;②典型引路,精心打磨;③放大病灶,矫正提高。
  一、 授之以渔,心中有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往教学的散文方面的知识总是不成系统的,一零半爪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遗忘得也不少。复习初,我从已学过的课文以及已考过的经典题入手,借鉴他人经验,整理出散文复习知识点提要,印发给他们,在指导他们阅读、识记过程中,尤其是结合相关文章如《背影》、《夏》、《枣核》、《白鹭》、《济南的冬天》等,做到感性和理性知识的结合。正因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散文的有关答题知识、技巧,激活原有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一扫复习课堂上的沉闷无味,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做起阅读题来,心中有数,有章可循。
  附:散文复习知识点提要
  1. 主要分类
  (1)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反映社会现象,阐明事物蕴含的道理。主要有运用记叙和描写、托物言志、托物喻人、以小见大、象征等手法。
  (2) 抒情散文:作者着重生活的感受,借助充满激情的风景、风俗、人物画面,抒写自己的心灵历程,以饱满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直抒胸意、欲扬先抑、虚实相生、浓淡相衬是主要手法。
  (3) 议论性散文:借助形象描绘、引用、事例简述及直接抒情来达到议论的目的。
  2. 阅读方法
  (1) 粗读,整体感知。
  ①了解主要内容,抓“文眼”。
  ②标出抒情的议论句、过渡句、每段的中心句、总结句。
  (2) 细读,研读题目。
  ①抓住题干;②明确要求。
  (3) 精读,筛选整合答案。
  ①扣住题目要求,找准相应答题区域,进行提炼组合。如有的指代一类的题目,一般在前面找;有的则隐含在文中,须提炼;有的答点分散在几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做到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③有的根据分数值,分条陈述,有几分,大概有相应的几点。
  3. 考题呈现
  (1) 整体感知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的态度、情感、观点是什么?
  (2)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 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4) 提取并整合文章要点。
  (5) 结合文本或比较阅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开放题)
  4. 应对策略
  (1) 整体感知题
  ①主要内容的答法。主要人物(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②作者的态度、情感、观点,首选看文末,其次抓抒情议论的句子。
  (2) 词语在文中的答题技巧
  ①指代、代入法。代词有:这、这些、哪、哪些、之、此、它。代人和物。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由近及远,一般可以摘抄原句,但有时要筛选概括。提示:得出结果后要用替接(代入法)检验,看是否符合文意。
  ②分析词语。
  1. 判断:一般不省、调、不矛盾。2. 分析词语含义,注意双关、反语,褒贬互用。3. 分析问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换原句子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4. 结论:因此。
  ③分析动、形的作用。
  1. 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
  2. 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
  3. 深层含义(联系语段、全文)
  格式:生动、形象、准确写了+句子表义+深意(表现了……,突出了……)
  思想感情指文中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常: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孝敬、思念、依恋、忧伤、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情、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
  (3) 句子的答题技巧
  ①题目:开头、结尾、过渡句。重要句子的特征:含蓄、深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②作用
  题目——揭示中心,含蓄形象,激发兴趣。
  开头——引出话题,点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结尾——总结、揭示(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言含蓄、留有余味)
  过渡——承上启下
  ③对比,作铺垫等表现手法。
  技巧:
  1. 分析表层含义
  2. 深层含义(紧扣文章中心或段落中心)
  3. 修辞,什么修辞,根据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表述:?摇?摇 ?摇?摇,采用了?摇 ?摇?摇?摇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摇?摇?摇 ?摇特点,?摇?摇?摇 ?摇思想情感。
  (4) 提取并整合要点
  ①段中心句②过渡句③标志性的词,如首先,其次,再次。不仅……而且……还。
  提取要点的方法:直接找。整合:叙事文:什么人(物)+怎样做+什么事。   (5) 开放题
  体验感悟型——立足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积累拓展型——阅读文章,强化诗句文警句。
  想象补写型——进入角色,合情合理。
  评价鉴赏型——表明态度,摆出理由根据。
  二、 典型引路,精心打磨。
  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是学习的主体。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遵路识斯真。”俗话也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不喜欢搞题海战术,面对纷芸众多的文章,我重点挑选了2008南通市中考语文《抽打心中的樱桃花》一文作为蓝本,典型引路,精心打磨,设计出以下练习题:
  1. 本文主要写什么事?试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
  2. 第①②段,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味美与花开之盛?
  3. “这样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这样”指代什么?
  4. “一颗颗樱桃仿佛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试从词语或表现手法作鉴赏。
  5. 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40字左右)
  6. 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7. 比较阅读,阅读《错过》选段,结合本文,谈谈人生感悟。
  8. 如果你是出卷人,还会出什么题目?
  以上练习题,把散文的一般考型都呈现出来,尤其是第8题,更有创意,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一堂复习课上得很成功,是一堂典型的复习好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领导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 放大病灶,针对训练。
  尽管教者印发答题技巧方面的知识,课堂上典型引领,但学生在阶梯练习或考试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误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要掌握塑造和矫正学习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为此,在讲评课上,我充分利用幻灯片、电子白板、黑板等载体,把典型的病灶加以“放大”,呈现在学生面前,扎实推进“讲——析——改——评——练——批”的训练过程。
  1. 讲。请答题者讲讲答题的方法、依据。
  2. 析。请大家来诊治,分析得失。
  3. 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修改。
  4. 评。教师总结评价。
  5. 练。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或自己的弱项,选择相应的题目来做针对性的练习。
  6. 批。对学生自选的针对性练习,老师尽量面批,辅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完备的知识体系,精心打磨的课堂引领,扎实细致的针对训练,形成了一股合力,让学生在历次考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句话,唱响复习三部曲,帮助学生轻松渡过散文考试关。
  (责任编辑:陈 默)

推荐访问:渡过 唱响 散文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