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陌上桑》之四美

  《陌上桑》是一首著名的汉朝乐府诗,它叙述了美丽的采桑少妇罗敷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精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脍炙人口。  一、形象美
  采桑女罗敷是作者塑造的典型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是美的。作者描述罗敷的美貌时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首先用环境描写:“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是一种渲染,一种烘托,作者安排女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出场,给人留下美好的感受,使人联想到这是一个优美愉悦的环境。接着作者夸赞罗敷的精美器物:“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这是一种陪衬,然后描绘了罗敷的美丽服饰:“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此时,读者可以想象出罗敷的发型是何等的时髦美观,耳环是何等的耀眼珍贵,衣着是何等的艳丽多姿。最后作者写出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看到了罗敷后的反应,他们都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竟然忘记了正在做的活计,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了罗敷的巨大吸引力,进一步烘托了罗敷的容貌之美。第二段写使君见了罗敷,便按捺不住荒淫之心,公然调戏罗敷,这固然说明了使君是个好色之徒,灵魂肮脏,但也反衬出罗敷的惊人美貌,是罗敷的美才使“五马”“立踟蹰”,才让使君神魂颠倒。第三段又通过罗敷斥责使君,夸耀丈夫,表现了她的人格之美。至此,一个外貌美、内心美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二、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精练和含蓄是诗歌的主要特征。罗敷的非凡美丽,劳动人民为她倾慕,有的“下担捋髭须”,有的“脱帽著峭头”,有的“忘其犁”,有的“忘其锄”,这些语言多么精练,多么含蓄,多么清新活泼,同时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喜剧气氛。当罗敷夸赞夫婿官运亨通、升迁神速时,诗中写道:“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这几句更是如此。另外,这几句还运用了古代民歌常用的顺叙式铺陈法,为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了渲染。
  本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或夸张、或排比、或对偶,也给语言平添了几分美。通篇用五言,挥洒自如,句式匀称,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诗中还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虽然对话次数不多,仍给人一种活泼多姿的美。
  三、结构美
  首先表现在层次清晰上。如诗篇的第一段写罗敷的容貌之美,它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描述的: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器物——人物的服饰——他人的反应。作者在此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进,有条不紊。第三段的层次就更加分明了,该段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次写罗敷严词拒绝使君,当面斥责使君:“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第二层次写罗敷盛夸夫婿,使使君目瞪口呆、自惭形秽,而这一层次格外清楚。罗敷先夸赞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可值千万余”。接着夸赞夫婿接连升迁,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再盛夸夫婿堂堂仪表:“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官宦风度:“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最后写众人的赞誉:“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其次表现在结构完整上。《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虽然语言十分精练,但它的记叙要素具备,结构完整。“日出东南隅”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采桑城南隅”中的“城南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中的“秦罗敷”是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是故事的起因,“使君遣吏往”以下是故事的经过。诗的结尾虽然在形式上没有直接写出故事的结局,但已包含着结局。作者虽以罗敷的叙述作结,但读者仍可以想象出,罗敷盛赞夫婿,以夫婿的官位、权势、富贵和气度,全面压倒了使君,使君自然是颓丧的、尴尬的,最后一定会狼狈而去,罗敷终于以自己的聪明机智挫败了使君。这样的结尾不但显得笔法格外经济,而且使人回味无穷。
  四、思想美
  《陌上桑》写了罗敷拒绝使君调戏,表现的思想是深刻的、多方面的。
  其一,表现了罗敷的美丽、聪明、机智、幽默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在封建社会理,妇女的地位相当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年轻女人,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采桑女罗敷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因此,罗敷成了古代人民心目中完美的、带有浓郁的理想色彩的妇女形象,她在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二,表现了使君这个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腐朽、丑恶的灵魂,他们这些身为高官奴役人民的寄生虫,为了满足其糜烂的生活欲望,到处霸占民间女子,干尽坏事。使君与罗敷陌路相逢,便垂涎三尺,踟蹰不前,先遣吏往,后又自请“共载”。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封建官吏的荒淫无耻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责编 潘冰)

推荐访问:四美 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