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猩红热图片

  【摘要】 目的 了解管城区猩红热的流行现状,为猩红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管城区2005~2011年猩红热直报病例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管城区猩红热病例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人群,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监测重点,卫生部门应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健康教育和传染病管理,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关键词】 猩红热;流行病学;发病率
  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疾病控制中心
  通讯作者:邓巍 Email: 568763356@qqcom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冬春季高发,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普遍易感,传染性较强,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1]。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我们对郑州市管城区2005~2011年报告的猩红热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数据来源于管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和年度汇总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区统计年鉴。
  12 方法 猩红热病例定义根据199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猩红热诊断标准确诊的病例。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5~2011年管城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293例,年均发病率为1063%。发病率最高的是2007年,发病率为1621%,最低的是2009年,发病率为426%。无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报告,见图1:
  图1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病例发病率
  22 流行特征 ①地区分布:2005~2011年全区12个乡(镇)、办事处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发病居前五位的乡(镇)、办事处分别为陇海办事处(51例)、城东路办事处(49例)、紫荆山路办事处(34例)、航东办事处(32例)以及东大街办事处(27例)。②季节分布:猩红热病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其中春季(3~5月)99例,夏季(6~8月)50例,秋季(9~11月)45例,冬季(12~2月)100例。冬春季病数多于夏秋季,占病例总数的6792%。③人群分布:293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8:1(201:92)。人群发病年龄集中在<10岁年龄组(279例)占总病例数的9522%,其中4~8岁(197例)占总病例数的6724%。见图2。
  23 职业分布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293例发病人群以幼托儿童为主,其次为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051%、3140%和1775%,见表1。
  图2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病例时间分布图
  表1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病例职业分布表
  合计 55 40 60 33 14 17 74 293
  3 讨论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发病趋势分析,2005~2007年的总体发病率高于2008~2010年,2011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数是这几年中最多的一年,达到了74例。据有关文献报道[2],多地区猩红热流行趋势呈周期性波动,由于本次数据之间年限较少,不能明确判断出我区的发病率是否呈现明显的周期。由于猩红热至今无疫苗防范,自然的发病循环未被打断,有可能出现周期性波动。所以我区猩红热病例的周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地区分布可见,猩红热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城市高于农村[3]。这可能与城市人口发展较快,人员比较密集,并且流动性强,各项卫生措施不到位,使得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从季节分布看,猩红热发病特点与国内的文献报道相一致[45],春季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峰期,可能与气温逐渐升高,儿童外出活动次数增加,相互间的接触增加,提高了猩红热传播的几率,导致发病率上升。1、12月份同时又出现了猩红热的高峰期,可能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室内开窗较少,教室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增加了猩红热发病率。
  从年龄分布看,猩红热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人群,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一致[6],提示今后猩红热防治工作要以小学和幼托机构等为重点,加强这些机构的传染病监测工作。
  从我区的猩红热发病人群男女比例看,男性病例高于女性病例,两组之间比较,P<00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全国流行态势不一致[7],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参 考 文 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2125.
  [2] 沈艳辉,江初,郭哲,等.北京市城区19572004年猩红热流行趋势及预测.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241226.
  [3] 张月华,高洁,甘亚弟.19962006年北京市大兴区猩红热流行特征.首都公共卫生,2010,4(1):3334.
  [4] 郭箐,周蕾,程显欣.海淀区19932002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疾病监测杂志,2005,20(9):499502.
  [5] 余向华,山若青,薛大燕.温州市主要传染病季节性分布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2,2(2):4142.
  [6] 王学东,孙艳红,李冬超,等.长春市朝阳区20042007年猩红热网络直报病例情况分析.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6):541542.
  [7] 刘展,王本旭,汪水城.全国20032008年猩红热流行动态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20(9):2125.

推荐访问:猩红热 特征 城区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