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查

   摘要:沿海地区水下灌注桩施工经常遇到桩顶泌水或冒水现象,本文介绍了泌水产生的原因,和一些防治办法,也希望广大同行参加讨论,从而共同提高水下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下灌注桩;泌水;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导管;潮涌
  Abstract: the coastal areas underwater cast-in-situ piles construction often meet with water or take pile top lactation water phenomen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s of water lactation, and som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also hope that the general colleague to the discussion, thus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water cast-in-situ piles.
  Keywords: underwater cast-in-situ piles; Secrete water; Free vibra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Catheter; thrown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因其适应性强,造价低,已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电力、港口及高层建筑等各项工程中。然而,钻孔灌注桩从钻孔到完成混凝土的浇筑都是在水下完成,由于地下水位、地质情况、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各异,原材料、配合比等诸多因素不同,常会影响工程质量,造成灌注桩的缺陷事故,本文介绍了某沿海地区的灌注桩泌水事故原因分析、防治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2011年某沿海城市浇筑体育场灌注桩,由甲、乙两个公司供应混凝土,桩直径600㎜,桩长26-48m,混型号C35P8抗硫酸盐和氯离子腐蚀混凝土,每根桩体积13-27m3。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桩浇筑完混凝土,拔出导管时,桩顶表面冒水和气泡(见图4),上部形成0.5m左右深的泌水层(见图3),用木捧插人桩孔中,可达0.8-2m不见粗骨料(见图1、2)。
  
  图1将木棒插入桩孔内图2木棒全部插入孔内
  
  
  图3 桩顶面泌水情况 图4 桩顶面冒水和气泡情况
  
  桩孔冒水的规律是:
  1)甲混凝土公司供应的混凝土出现泌水现象多,但该公司同配比的混凝土在其它工程桩基施工中有少量泌水现象,基本上未出现冒水现象;乙公司供应的混凝土除临近海边、潮涌期才有桩顶冒水现象;
  2)越靠近海边越易出现冒水现象,下午四点左右涨潮时,几乎都出现此现象。
  1原因分析
  体育场在填海地域建造,冒水又发生在靠近海边和潮涌期。经调查,主要原因如下。
  1.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方面。
  甲、乙两公司原材料对比发现,甲公司所用的粉煤灰筛余36%,需水量比130%系不合格粉煤灰,必然造成搅拌用水量的增多。混凝土公司为了控制水胶比,加大了外加剂用量,很可能造成药物离析、泌水;同时,甲公司所用的砂偏粗,细度模数2.9, 5mm颗粒偏多,也易造成混凝土泌水。甲公司改用了合格粉煤灰,并将砂的细度模数下调至2.6后,泌水现象基本解决。
  表1 甲、乙两公司原材料配合比对比
  
  
  1.2灌注桩施工方面
  1)桩孔护壁质量差或导管连接头漏气、漏水。
  钻孔桩孔成形时,一般要求采用塑性指数较高的粘土调成泥浆护壁,但实际上施工中往往采取就地取材,用钻孔排出的泥土制浆。但填海造地的回填土质一般杂土较多,很可能达不到护壁制浆的要求。一旦护壁质量差,就会造成局部海水渗入,甚至塌孔。
  其次是导管连接。由于桩长达几十米,导管要用法兰螺丝连接,一旦连接处漏气、螺丝松动或导管在提升过程中与桩内钢筋笼骨架相碰卡,也会使接口变形,这都可能造成导管进水。
  2)填海土质不密实。填海大部分用翻斗车向海水中倾入土石方,其中大量石块往往使回填土不密实,造成靠近海边处,尤其是潮涌时海水渗入孔桩中,沿导管向上部窜流,伴随着大量气泡上冒。
  3)浇筑桩基混凝土时,在初灌注阶段,或由于孔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封底;或由于导管距孔底过远、或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混凝土量储备不足,使初灌量不够而没有埋住导管下端口,致使导管内外压失衡,海水渗入导管内混凝土中。
  4)在中期灌注阶段,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和易性差、浇注速度慢、或间歇时间过长,导管内混凝土流通不畅或堵塞,产生提漏现象,致使部分水和泥浆进入导管内。
  2预防措施
  2.1原材料与配合比的要求
  水下浇注桩用混凝土不采用振动密实,而是依靠其自重落入桩孔中各部位,实际上这应该是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坍落度应200-220㎜,扩散度宜>450mm,倒坍落度流出时间宜<19S(坍落度筒离地面20cm)〔1〕。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要求混凝土2h内析出的水分不大于混凝土体积的1.5%〔3〕,因此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为保证水下混凝土质量,宜尽量使用颗粒细、泌水量小、收缩性小的水泥品种,不宜采用泌水量严重的矿碴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3〕。
  2)砂。为满足水下流动性的要求,混凝土砂率较大,因此,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超过粗骨料,为保证混凝土中有足够的水泥浆将砂粒包裹,起润滑和胶结作用,砂子应空隙率小,总表面积也较小,也就是颗粒级配好,粗细程度适中。因此,宜选用石英含量高、颗粒浑圆、具有平滑筛分曲线的中砂。若砂粒径粗,易破坏砂浆的粘聚性,引起混凝土泌水。砂的细度模数宜2-2.8,砂孔隙率应小于40%〔3〕。
  3)粗骨料:不允许含硫酸盐、硫化物、蛋白石等活性骨料。级配好,尽可能减小骨料空隙率,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间距的1/4,且不大于40㎜〔3〕。
  4)混凝土外加剂:可采用各种系列的减水剂,且适当引气,以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粘稠性,降低泌水率,提高流动性、抗渗性和抗冻性〔3〕。
  5)配合比参数
  坍落度。为使混凝土靠自重能顺利通过导管流向各个角落,得到密实的混凝土。因此,拌合物流动性与导管直径有关,导管直径200-250㎜,坍落度20-22㎝;导管直径≥300㎜,坍落度可适当减小。
  砂率。砂率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很大。砂率过小,混凝土显得粗糙;过大时会减小混凝土流动性,单方用水量增大,混凝土容易分离。砂率选择可参见表2〔3〕
  表2水下混凝土砂率选择
  
  
  
  胶结料用量。为保证水下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胶结料用量应稍高些,为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粘聚性,宜掺入优质粉煤灰和矿渣粉,这种掺合料对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极有好处〔4〕。
  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根据桩的体量和施工单位灌注时间要求,原则上是初凝时间为浇注时间+1h,一般浅桩灌注时间约3-5h,深桩5-7h,故初凝时间应≥8h为宜。
  混凝土参数确定后经试配,应观测坍落度、保水性、保塑性和强度,均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2.2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1)用导管法浇注水下混凝土,初灌阶段首批进入导管内的混凝土量、首盘混凝土的质量和储仓内的混凝土储备量(此量由施工单位提出要求和撑控),以及混凝土拌合物落底后导管内必须存有≥1.5m高度的混凝土〔1〕,这是初灌能否顺利封底,压住地下水倒灌,阻止水和泥浆渗入导管内的关键环节。
  2)混凝土要保证每根桩的连续供应,使桩浇注速度在2m/1h以上,严防中途停歇,或间隔时间过长,造成导管堵塞。
  3)在浇注过程中,要准确及时测定混凝土面位置,防止导管提升过快发生提漏现象,造成孔桩产生夹层。
  4)桩钻孔阶段,应采用优质粘土制备护壁泥浆,确保护壁质量。
  5)确保导管接头连接质量,防止接头漏水、漏气现象发生。
  6)沿海地区涨潮时,应停止水下混凝土浇灌作业。必须施工时可以采用絮凝剂配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3结束语
   沿海地区施工水下灌注桩较内陆有一定困难,因此从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到施工都要高度重视,本文作者欢迎广大同行提出更多有效措施,以不断提高灌注桩质量。
  
  参考文献:
  〔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L/T5144
  〔2〕 杨 鲁等, 高速铁路灌注桩混凝土工作性能评价指标研究〔J〕;.混凝土,2012(1),116-118.
  〔3〕杨百科, 混凝土实用新技术手册〔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8..
  〔4〕冯乃谦等 , 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M〕;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推荐访问:灌注 水下 质量问题 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