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方地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春季威胁乌克兰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摘要: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并且幅员面积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由于森林覆盖率低,城市及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经常发生旱灾、风灾、霜冻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  关键词:农业生产;自然灾害;农作物;旱灾;风灾;霜冻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009-1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从南至北有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几个自然带,自然条件复杂,每年都有将近1/3的耕地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特别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由于森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风沙、水旱、霜冻等灾害日益频繁,危险程度越来越重,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在我国经常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自然灾害有以下几种。
  1 旱灾
  旱灾是我国南北方经常发生的主要灾害之一。它危害的面积大,持续时间长。俗话说“旱灾一大片。”当旱灾发生后,往往波及好几个省区;持续时间也往往由几十天到几个月,结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
  旱灾可能发生在春季,也可能发生在冬季和夏季。在我国北方,旱灾多发生在春季,即所谓的“春旱”,时间在3—5月期间。这时期又是北方春风(北风)季节,往往是高温伴随着强风,对农作物的生长危害较大。
  植物生理学家根据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把它分为空气干旱、土壤干旱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形成的干旱现象三种。所谓空气干旱系指中午一点钟,空气温度达到25℃—30℃以上,空气湿度在25%以下时的气候条件。在此种情况下,土壤水分物理蒸发大,同时作物为了适应这种高温低湿的条件,以维护它正常的生理机能,而被迫大大加强其蒸腾作用,结果有时尽管土壤中还贮存有可能供给作物利用的水分,却由于植物根系及输导组织来不及吸收和运输,而造成作物的凋萎。土壤干旱是指土壤中水分大量蒸发,有效水分降低到10%以下时,土壤含水量满足不了作物生活的最低需要,而呈现出的一种干旱现象。大家知道,作物对于水分的要求量是很大的。据研究一株向日葵一个夏季内将要消耗0.2—0.25立方的水方能满足它的生理要求,而一棵玉米则需要水泵消耗0.2—0.3立方的水。所以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土壤必须有充分的水来供应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土壤干旱和空气干旱常常是相伴而生的,在二者的共同影响下,作物承受着生理失水的严重威胁,当其有机体内的水分平衡遭受破坏后,作物就逐渐枯黄而死。
  在华北与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和东北的一些地区,还经常遭受“干热风”的侵袭。它危害的范围较小,但危害的程度较大。“干热风”是在空气温度达到25℃—30℃以上和风速达到5.0m/s以上的条件下形成的。在平原地区“干热风”多发生在夏季;而在山区春季和夏季都可能发生。“干热风”形成之后,尽管土壤中的含水率比较高,作物由于空气干旱所引起的强度蒸腾和生理失水过多,它来不及从土壤中吸收而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破坏,使作物收获量显著降低。
  空气干旱的土壤干旱统称为农业生产上的旱灾。克服土壤干旱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除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所以,为了保障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单纯依靠发展农田水利事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计划的营造大面积的护田林带,实现农田林网化,才能有效地抵御旱灾的侵袭。
  2 风灾
  风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物理现象。风是由于空气的水平运动产生的。而空气的流动又是由于气压的梯度差造成的。一般来说,空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是空气运动的原动力。
  风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联系。风虽然不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须因素,但许多本科的农作物是依靠风来传播花粉的。此外,风能调节作物的体温,并使地层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交换和对流,对于农作物的作用和光合作用都有良好影响,以上所述是风的有利方面。
  但风对作物也有危害的一面。凡是对作物具有灾害性影响的风叫作害风。害风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作物的生理危害和机械危害两方面。一般风速较大湿度较低的干旱风常促进旱灾的形成。尤其在干旱年份内,经常吹刮干旱风,将明显加重干旱造成的危害。在强风时,农作物的同化作用能降低到无风时的1/20。
  害风对农作物的机械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农作物的授粉结实,以及造成倒伏、落花落果等。强风对农田表土吹蚀,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在春播期间往往由于大风吹走表土,吹跑种子,打伤禾苗。在广大草原和牧场,常由于大风和大雪同时发生,造成畜牧业生产上的毁灭性灾难。
  3 霜冻
  霜冻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春季、秋季天气晴朗夜间,由于寒潮的侵袭或强烈的地面辐射,使空气温度下降至0℃或0℃以下时,使农作物有机体内部结冰而使农作物冻死的现象。霜冻有“早霜”和“晚霜”之分。早霜出现在作物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晚秋季节,这时作物的抗性较强,一旦发生霜冻作物受害程度较小。有时“早霜”出现的时间较早,其危害性也是很大的。“晚霜”发生在春播作物处于萌芽状态的早春季节。此时农作物刚刚萌发,组织较嫩,耐寒性差,一遇霜冻,受灾程度大。因此对“晚霜”的防治应该给于高度重视。
  另外,还有水灾、雹灾和土壤盐碱化等。这些不良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对农作物的产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何与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是农业工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看,人们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减缓自然灾害的程度,实质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水平高低。
  农业生产实践证明,为了防治各种自然灾害,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而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变农田上特别是接近地表层的水分状况、空气温湿状况等小气候条件,充分满足作物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重要环节。
  作者简介:刘海侠(1976-),女,汉族,吉林通榆人,就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及农作物栽培管理。

推荐访问:北方地区 自然灾害 浅析 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