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声音的作用 声音在电影中的两难境地

  [摘要] 经典电影理论认为电影主要是一门以视觉为主的艺术,电影通过画面叙事,表意。著名经典电影理论家爱因汉姆就坚决反对声音进入电影,认为声音进入电影是对电影艺术的严重破坏,使电影失去了艺术性。声音是画面的补充还是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人声是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性还是电影声音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经典电影理论中有关人声的阐述能够给电影声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人声 声画关系 经典电影理论
  电影艺术家们通过不断的实践丰富了声音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证明了声音作为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电影理论系统中,相对于画面理论,声音理论的研究似乎滞后了很多。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有关电影声音理论的研究成果问世,更没有专门研究电影声音的电影理论家。有关电影声音的理论问题只能从电影理论著作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章节中找到。这在声音不受到重视的经典电影理论研究中尤为明显。
  一、声音是画面的补充?
  经典电影理论认为电影是活动的影像,声音作为复现现实的手段是画面的补充。人们关于声音在电影中的这种认识直接决定了人声在电影中的地位。通过几位经典电影理论时期富有代表性的理论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声音特别是人声在电影中的认识。
  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对电影中声音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的论文《电影中的声音》中,他分析了电影声音的发展历程,从而对于有声电影的发展前途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他对当时的对白片进行了理性批判,认为电影中各个元素的比例关系应该取得一个平衡,总结了对白的用法和注意事项,认为电影中的对白应用自身的特性。
  巴赞是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他并没有对电影中的声音进行单独的理论研究。他认为“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由此可知,声音只是作为再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存在于电影中,没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巴赞的这种观点对为了纪录片的发展及纪录片的声音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倡导理性蒙太奇的爱森斯坦则认为:“只有将声音同视觉片段加以对位使用,才能为蒙太奇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新的可能性,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必须在声音同视觉形象截然不相吻合的方向上进行。”因此,他虽然是欢迎声音的,也只是将声音作为视觉服务的手段。他还规定了视听结合的方式仅仅是声画对位,这样的想法显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家巴拉兹贝拉对电影中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将辩证法运用到了电影理论的分析中,这种创造性的理论研究使得他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然受到关注。他认为,听觉是需要培养的,因而音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他十分强调声音的空间特性,认为声音可以解释画面内容等。但从他的观点中还是可以看出声音在电影创作中处于画面的下级,声音是从属于画面的。
  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的理论家们对声音的态度呈现出多样性,但有一点是他们共同认定的:声音在电影中不具有独立性。声音究竟是画面的补充,还是独立于画面这个问题,不能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电影的艺术性随着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表现和拓展。声音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也呈现多样化的状态。虽然享受一场视听盛宴是现代很多观众的观影需求,但艺术毕竟不能成为迎合受众的附属品,而应有其独立的品格。理论家对于艺术的理性思考应对艺术的发展有指导作用。电影声音艺术是体现电影艺术家艺术追求的重要方面。随着大众对电影艺术认识的深入,电影艺术的审美标准也必将提高,对电影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影艺术也应同其它艺术一样,获得心灵上的净化才是艺术的终极目标。
  二、人声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性?
  人声作为电影声音最重要的表意方式,是体现人物性格,揭示电影主题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电影中更是已经必不可少。
  人声=语声+语义,在电影中,人物讲话会首先带来如下的信息:
  1.提示性别、年龄。
  2.语言信息的传递。
  3.体现人物性格。
  4.讲话人的情感性,音色对形象的塑造。
  《电影艺术词典》对人声的解释是:“人在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包括言语、歌声、啼笑、感叹等。是电影反应现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声除了具有表达逻辑思想的功能外,还因其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因素而具有情绪、性格、气质等形象方面的丰富表现力。在电影录音过程中,对人声进行必要的处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电影中人声主要有如下功能:
  1.直接表现电影内容、主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2.对电影节奏有重要影响。
  3.同画面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声画关系:主要有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对比。
  4.人声的个性特点是建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5.精彩的台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声在电影中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有声电影代替无声电影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必然,电影中能够出现声音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艺术发展的需要。有一位理论家的观点十分独特,在有声电影已经成为历史的趋势时,他仍然坚持反对声音进入电影,尤其反对对白进入电影,认为一旦电影中产生了对白,电影就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性。他就是经典电影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爱因汉姆。爱因汉姆的理论在今天看来有许多偏颇的地方,但他理论的局限性并不影响它所包含的丰富的理论内容和理论观点对今天电影研究的指导作用。技术条件的限制,美学观念的影响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位伟大理论家对电影艺术特征、性质等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但他反对人声进入电影这一观点很值得今天的电影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对于人声在电影中的语音进行思考和研究。对白作为电影声音的一个重要元素,一种重要手段当然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但需根据影片的需要进行选择性使用。
  爱因汉姆在他的著名著作《电影作为艺术》中阐述了他拒绝声音进入电影的理由,他是这样分析的:

推荐访问:两难 境地 声音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