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兴趣小组 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体育课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摘 要: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减少应试教育的弊端,解决高中学生体质普遍较差、运动概念淡化的问题,本文旨在阐述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不是提倡自由主义,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法,而是有组织地活动。教师要上好每节体育课,让学生爱好1―2项体育活动,从而使每个学生自觉从事健身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课 心理活动 兴趣 素质教育 健康 兴趣小组
  
  兴趣是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与兴趣相联系的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是一经形成就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学习体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目标体系,教学活动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目标的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心理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试项目和标准的制定,必须顾及全体学生“健康第一”的学习实效,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必须在“趣”上下功夫。体育本身的魅力在于它的娱乐性,然而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之所以不太受学生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娱乐性。要尽可能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兴趣,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强身健体的知识技能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我在教太极拳时感触颇多。太极拳是我们祖先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流传下来的优秀拳种之一,具有强身健体、技击的功效,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老少皆宜。太极拳正以自己的独特健身作用被更多的人接受,想练的人很多但苦于没有机会,我们的中学生也不例外。前几节太极拳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到后来学生的思想不集中了,有随便说话的、有嘲笑对方的,前几节课的那种认真劲没有了。作为教师我首先怀疑自己是不是动作不好,课备得有问题。于是更加努力地备课,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看录像、印发材料,可效果越来越差。后来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每个班有八十位学生,其中只有十位左右的学生愿意学,其他学生则喜欢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项目。学生没有了兴趣,对该项目的热情度也就下降了,要让学生愿意去上体育课、愿意去活动,必须有兴趣。此外还得有激励措施,比如:观看太极拳的表演,提高学生的直观印象;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张扬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愿上的课还有什么用呢?课堂改革势在必行。高中生不是小学生、初中生,很多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已基本形成,只有兴趣和爱好,还没有形成运动习惯。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在课堂实行“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的场地有限,就应限制各项的组数;根据项目的不同限制小组人数。例如:篮球只能有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最多10个人;而羽毛球每组只能有3――4人,组数可以多些。每个项目有大组长,小组有小组长,他们负责场地器材;学校的器材不足,学生自备补充;大小组长还负责组织本组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健康状况、体育基础、专项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小组”,组成组后在教师处备案,学生活动一段时间后可以转组,但必须在上课前得到教师的批准并备案后方可转组,上课当中一般不允许转组,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兴趣小组”不是“唯兴趣论”,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它离不开教师的教、导、帮、扶。例如:羽毛球“兴趣小组”,开始教师帮他们画场地,后来他们自己画场地;自己自由玩觉得没意思,教师就讲羽毛球的比赛规则,以及比赛的技巧和编排,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组织小型比赛,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通过比赛学生发现许多问题,比如有的学生问:“老师,我的技术不错,可为什么打不过他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与他们共同分析,是你的灵活性差,还是移动较慢,弹跳素质或者扣杀无力等等,你得加强什么样的练习。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后,就会自觉地去练习,而且要比教师强迫他们练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上课不是教师要讲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讲什么。“兴趣小组”可以要求教师讲规则或者技术动作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对任何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在指导时都要热情;学生是主体,各具个体差异,各具发展潜能和动态发展。教师不能讽刺、挖苦、惩罚学生,而要与学生交朋友。“兴趣小组”活动的关键是组织,大、小组长必须由认真负责、威信高、专项技术棒的学生担任,这样才能做好教师的助手,才能更好地把场地分散的课组织好;当然教师的检查监督也是很必要的,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是教师的指导,指导时要注意把握时机,时机不当会影响学生兴趣或让学生反感;指导要具体明确,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项目的不同,采用多种指导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经过半年的实践,学生的基本素质、专项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体育课学生旷课、请假的现象很少。是兴趣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体育课。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
  [2]中国学校体育杂志.
  [3]体育教与学杂志.

推荐访问:体育课 积极性 提高学生 兴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