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VB程序设计的教学策略】 程序设计 算法 教案初中

  摘 要: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的问题,找到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本文结合实例展示了分层教学法、体悟教学法、半成品教学法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运用,并对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给予了适当的关注。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教学策略
  
  程序设计是一种构造性的技术,程序语言本身枯燥难懂,何况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抽象思维水平还处于逐步发展完善阶段。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开展既富构造性又具有创造力的教学活动,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初中一年级有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虽然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仍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在学习VB程序设计时表现出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而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兴趣的差异。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相当数量学生浓厚的兴趣主要是在游戏上而非学习中,更不是在学习枯燥的VB程序设计中。也有的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信息技术课,只是因为学校的课程安排,另有部分学生由于觉得VB程序设计比较枯燥难懂,而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2)学习态度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被动型、放任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这种学习态度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班级之间,而且男女学生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对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吃不饱”,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厌学的情绪,致使大部分学生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和上网上,势必造成整节课无法顺利进行。
  “分层教学”就是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同班分层教学法,就是以班中相似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的同学为同一个层次,依据实际情况将整个班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依据各层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置各种教学任务,使各个层的学生均得到发展。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所采用演示性探究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演示操作,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目的。而对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则采用导向性探究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探究目标是“串好主线,预设悬念,循步渐进”。对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则采用自主性探究方法,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活动,目标是“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形成风格”。对各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惑释疑,释疑以个别释疑和集体释疑相结合。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分层教学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并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二、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多程序设计所需的数学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函数没学,在毫无程序设计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理解一些难懂的、晦涩的、抽象的概念、算法是比较困难的,很容易伤害学生们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果学习没有兴趣,会导致他们慢慢对程序失去兴趣,最终只会将心思放在玩游戏和上网等“地下活动”上。我还发现,部分学生虽然对程序设计语言不关心,但当把他们大脑中的兴奋激活时,往往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并亲自在编程中验证问题,还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查寻资料,扩大知识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本人在教学《设计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程序》一课导入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个有关超市购物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适时地引出课题,与用VB设计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程序进行类比,提出本课的教学任务,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由于程序设计学习的实践性较强,需要科学地分配课堂教学45分钟的时间,做到练中有学、学中有练,尽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在上机操作中得到提高。当学生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是启发学生观察研究程序的每条语句乃至标点符号,再参照出错信息找出错误原因后进行修改,直到正确运行为止,这有利于学生通过人机对话、思索判断的思维活动来培养自学能力。我发现在课堂上有一些学生,在他们正确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很乐意帮助其他同学,协助我进行上机指导,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精神。
  
  三、形象比喻,贴近生活
  
  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特别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些概念、算法。作为教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学生在理解变量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个瓶子,一瓶子装了油,一瓶装了水,如何将两瓶子里的液体互换呢?有的学生立即就能想到借用第三个瓶子的方法,与程序设计进行类比,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变量的概念了,这样比喻学生容易接受且不容易忘记。
  又如在讲到《事件驱动机制》这一节,为了描述清楚传统的程序设计和VB程序设计之间的区别时,我举了个例子,传统的程序设计就像我们做一道菜,做菜所包括的工序(买菜→洗菜→切菜→下锅炒→上碟等等),描述了做菜的整个过程和步骤。传统的程序设计过程是像做菜一样,描述的是模拟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而VB程序设计则是面向对象的,是采用事件驱动的,就如做一道菜,里面有很多对象:菜、刀、锅等,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属性,例如:菜的属性是叶绿、茎白。这些对象发生了哪些事件,VB程序设计要描述的就是发生在某一对象的事件。这样进行类比,学生较易理解,也可加深印象。
  
  四、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深圳市电化教育馆编著的中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初中版课本中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像大多数教授程序设计的课本一样,一开始介绍诸如算法、流程图的画法、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最后介绍VB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虽然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来看,这样安排是合情合理,但是从一个初二学生的认知规律考量,一开始就学习一些难懂的、晦涩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容易伤害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决定一开始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结合课本内容,采用类比、自然过渡的方法,通过介绍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做中自己直观地去体悟这些概念,在操作的过程中,不用讲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然后再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了。又如在和学生探讨VB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时,让学生自己探索找出V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学生们已经学过Word、Excel等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除此外,大部分学生对界面设计的学习较感兴趣,但是对代码的编写却不甚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从重在界面设计(认识控件)的学习过渡到代码的编写。第一阶段可直接给出样例,学生按要求模仿做,主要目的是熟悉VB控件的属性、事件,体会VB程序设计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提出问题,给出参考样例,留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在教师帮助下完成。比如在《设计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程序》一课中,我采用了“半成品”的教学方法,先将程序输入好,在代码中设置了6处错误,这6处错误是学生在参考样例编写代码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让学生到服务器上下载程序文件,将程序文件粘贴到已设计好的界面中进行运行调试,查找错误。并在课堂中开展竞赛,看谁既查找得快,又修改得正确。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开办程序设计兴趣小组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科组选择程序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办VB编程小组,激发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辅导部分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的信息技术竞赛,进一步深化和补充程序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竞赛,检验课外活动开展的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六、总结
  
  以上几点是我在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诚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有了好的教学策略,还要有一个合理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信息技术课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不可轻视的一个环节。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贯彻新课标根本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受学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经验的教师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郑兴航.我在进行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ITIE信息技术教育课题研究网站.
  [2]陈阳.程序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国论文中心.
  [3]陈元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8.
  [4]王景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中小学电脑报.

推荐访问:程序设计 初中 教学策略 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