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什么好【浅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的分析,寻找适应当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专业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未来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考验。
  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来说,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使得就业的前景广阔,各地各校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使其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开设的一个大专业。但是从毕业生的实际考核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如: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接网线,软件开发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完整地画出流程图,毕业生距离社会需求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现象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传统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找到一套新的方法,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
  国际上有很多国家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一面在企业接受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即企业与职业学校相结合,使学生从校园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活;英国职业教育重点在于提高人们的能力,更好地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因此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课程,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用的技术,而且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学习;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普遍实行CBE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相比起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针对计算机行业的专业化教育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巨大潜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才越高。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延用原来普通中专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形成了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从就业方面看,普遍的中职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企业觉得合适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下降;可是学校觉得每年毕业的中职计算机类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计算机作为一种基础应用知识,中职毕业生已经掌握,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更新飞快的今天,中职毕业生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造成了普遍的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长,有的学校是新近几年才开设,计算机课程设置没有系统化、全面化,学校硬件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大量实践操作的需要;许多新的应用软件更新换代很快,教师对其接触不多,缺乏系统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实例说明,讲解空洞,学生学习困难。
  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部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路线,“要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联系紧密,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在举办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认真借鉴国际上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认真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市场的就业需要,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做相应调整,强调培养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首先是对教育对象的定位。职业学校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不应该是大学本科的精英式教育,而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的需要,缩短学生适应职业生活的距离,应该是一个“蓝领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就应根据人才市场对计算机及其相关岗位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计算机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2)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发展培养学生,不能照搬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模式。要达到这两点的和谐与统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考虑:
  首先,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当前教育技术正从教师教的技术转向学生学的技术,体现以学习者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适合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并且适应中职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能够继续进行学习的新要求,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不断发展的学生。
  其次,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社会。新课程提倡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结合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不仅要使学生全面地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而且要学生学习在社会上能够赖以生存的技能,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特点,以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与实用性,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生发展有特长”。计算机专业有很多细的专业方向,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扎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也要适当地设置专业化的课程,特别是应用软件的课程设置上,应用软件发展迅速,版本升级速度更快,学校可精选一两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给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需要大量的实训、试验,要着重增加学生的实训课程的比重,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实习等各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再次,不仅是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连带的计算机相关行业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对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善于捕捉最新的专业知识,并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注意专业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潜心研究,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并且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关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实践项目,以实际的参与经验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最后,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学生就业是大家关注的重心,对于学生的毕业要求没有门槛,很大程度上也造成学生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易进易出。学校选择一种适当的考试合格方法来检验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够起到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给了学生一个获得社会认可的机会。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迫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本专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计算机专业型技术人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陈少华.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体系.职教论坛,2000.7.
  [4]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余文森.新课程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6]韩祖德.校企结合“零距离“培养人才――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德教学改革.计算机教育,2006.5.

推荐访问:技术学校 浅析 计算机专业 中等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