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的对比分析_方位介词英语

  摘要: 英语与汉语中都有方位和处所的表达方式,英语方位介词以介词为核心,表达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而汉语方位成分以某一方位词为核心,起到表达方位、处所概念的作用。由于表达的具体方式、寻求的参照点及英汉双语使用者的认知特点不同,在结构、句法、音律、文化等方面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都表现出差异。本文从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中表达方位的成分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行两种语言的多层面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英语方位介词 汉语方位成分 对比分析
  
  1.引言
  英语中有一部分介词表达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它们不但可以指示方位或表达空间概念,而且在特定的结构中可能还可以表示时间概念。汉语的介词并没有对等的功能,它们常常需要和句中的其他成分相配合使用来表达空间、方位或时间的概念。在英语中,介词用于名词、名词词组之前,表示词语之间意义关系的词类。按其在句中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时间、原因、地点、位置、方式等意义。本文将其中表示地点位置或方向的介词统称为方位介词,旨在进行英汉方位表达的对比与分析。
  汉语中的介词和方位词都是虚词,分别从动词和名词中虚化而来,具有虚词的特点之一,即不能独立使用表达意义。因此,汉语方位成分必须由介词和表示方向的方位词共同构成。因此,汉语的方位成分就形成了指称方位地点的独立语法成分。
  英语与汉语中都有方位和处所的表达方式,所不同的是,英语方位介词以介词为核心,表达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而汉语方位成分以某一方位词为核心,起到表达方位、空间概念的作用。另外,由于表达的具体方式、寻求的参照点及英汉双语使用者的认知特点不同,从而使在它们结构、句法、音律、文化方面都表现出差异。
  2.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的共同点
  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都可以满足表达方位、处所,用以表述空间中物体之间的三维关系的作用。但是通过比较二者,不难发现它们在下面两方面还表现出共同点:
  第一,英语中表方位的介词和汉语中的方位词都是虚词。汉语中的介词有的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例如最典型的介词“把”“被”“对”原来都是动词。有的介词甚至至今都保留其动词的语法特点。例如,“上车”中的“上”,它的主要句法功能是附着,不能单独使用充当语法成分。英语介词属虚词范畴,意义复杂,用法多样,较难掌握。其中表示方位的介词如:on,into,in front of,beside,above,under等,其主要功能在于确立句中名词的处所、方位或者时间关系。汉语在表达时空关系时,往往介词与方位词连用,例如:“向东”、“在洞庭湖上”、“从上个月起”等。所以单独讨论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介词的关系还不够,应当将汉语中的方位成分与英语的方位介词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不论是英语的方位介词还是汉语方位成分,都可以借助连接时间名词而产生表达时间的语义。如“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词,表1中C1栏是表示地点方位的方位成分,而C2中分别加入时间名词后,可以组合成表达时间的状语。
  
  相似的,英语中一些方位介词可以既表达方位概念又表示时间概念,例如在表2中,S1与S3中的方位介词 in和over在存现句中与名词一起表达空间概念。而S2和S4都是用本来表示地点的方位介词表达时间概念。
  
  3.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的差异
  尽管双语中的方位词有许多的共同点,但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的方位成分还有着很多差异,尤其在考察二者的结构、句法等方面。
  首先,谈谈二者的结构差异。如上所述,英汉在表达方位是采用不同的结构,英语多采用prep.+noun/pronoun结构,即介词加名词或代词,表达时空的概念,例如:
  时间概念:after the exam,within two months,on the weekends etc.
  空间概念:at the table,in front of the window,behind the house,in the dining room,beside the car,etc.
  在结构构成上,汉语方位成分的表达就较为多样,基本有三类表达方法:
  1)名词+方位词:桌子上边、三人以上、窗户前面、公寓后面、饭厅里头
  2)动词+方位词:复习之前、考试之后、教学以外
  3)介词+方位词:从上边、往前面、在外面
  从这一点上看,英语中的方位介词兼具备汉语被附着的介词以及表示基准的方位词二者的功能。例如在“on the table”(在桌上)这一介词短语中,汉语介词“在”被表示基准的方位词“上”附着。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为完整的介词短语。在二者具备的条件下,以名词“table”(桌子)作为参照物,表达一个基本空间义。
  其次,二者在句法上有明显的差异。由于英汉方位成分的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在句子里充当的成分不同,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粘着的程度也不同。总的来说,绝大多数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状语、补语或是定语。但是汉语的介宾结构不能在结果补语的后面,试看下面一句:
  The boy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
  1)*那个男孩游着泳在河里。
  2)那个男孩在河里游着泳。
  在1)句中,“着”和用“在”组成的介宾结构“在河里”都是动词“游”的结果补语,但汉语语法规定:动词的后面不带两个结果补语。在2)句里,将介宾结构“在河里”放在动词“游”的前边作状语。
  再次,两者的音律差异。无论是在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音律节奏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从音节构成的角度看,现代汉语介词是没有多音节的,只有单音节介词和双音节介词两类。而且有相当一些单双音节的介词在语义上还比较接近。例如:
  单音节:上、下、前、后、左、右、里、内、中、间、外、东、西、南、北
  双音节:
  加“以”的: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左、以右、以里、以内、以中、以间、以外、以东、以西、以南、以北
  加“之”的: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左、之右、之里、之内、之中、之间、之外、之东、之西、之南、之北
  相比较于汉语,英语在音律方面的约束就少了很多,按种类可以分为:
  简单介词:after,in,above
  双重介词:in between,from among,up to
  短语介词:according to,as a result of,of their own accord
  复合介词:alongside, into, inside, onto, outside, throughout,upon,within
  分词介词:regarding, concerning, including, considering,notwithstanding,granting,etc.
  最后,除了上述讨论的有关语言现象的差异以外,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也反映在方位介词的使用中。分析这两种语言的发展过程,从汉语语言中存在的一些特定表达也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风俗人情对方位词使用的影响。汉语中方位词反映:1)地理特点,有的以方位词来命名的地名或名词也应运而生,如:河北、国外、海外等。2)男女有别,如:内人、外子。3)尊卑有序,如:皇上、东家、北面称臣、无能出其右者等。4)思想观念,如:极左路线、右派、中庸之道等。
  英语方位词在表达尊卑这一点上和汉语有着共通点。举例来说,在英语文化中,east带有宗教色彩。east作为名词所指的语义为教堂的圣坛一端,不论实际是否设在东端。类似的,中国传统礼仪中室内座次也是东向为尊。这是由于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属“阳”的缘故。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如战败在汉语中称“败北”,但南、北在英语语言中则基本以表达方位为主,无太大的感情色彩。虽然在表达文化上汉英有一些共同点,但是主要表现的还是差异方面,这种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以及翻译实践中的措辞选择产生影响。
  4.结论
  英汉在表达方位成分上有着共同的方面,但是从音律、结构、句法、文化方面来看,二者的确存在着差异,除了语言本身差异的原因之外,社会认知心理的反差以及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不同,是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和分析英汉方位词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误解,解释翻译中的现象和指导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方位 汉语 介词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