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作文材料积累 教师要当学生观察生活和积累材料的带路人

  写文章要有材料,这正像盖房子要准备足够的砖瓦、钢筋、水泥和沙土等建筑材料一样,否则,有再好的设计也是枉然。没有材料,就没有好文章。要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观点鲜明的文章,就必须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记叙文中必须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材料积累,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每到习作练习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到作文习作课,学生就深感头痛,苦恼于没有什么可写。究其原因,这种现象其症结就在于头脑中没有写作材料的积蓄,所以引导学生学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生活是源泉,因此必须到生活中去获取写作源泉。许多名著的问世,与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不无密切的关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拜当时的大作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教他从最基本的观察生活入手,去刻画一百个不同人物的面貌,把他们的特点写出来。莫泊桑这样做了,在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苦练基本功,这对他后来成为“短篇小说之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大文豪鲁迅通过对生活的静观默察,摄取生活中大量的材料,将《孔乙己》、《故乡》等优秀作品鲜明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由此可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社会实践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每天从生活中所见到的人和事也是丰富多样的。照理,他们把所见所闻写出来,也应该是很有内容的,但为何在习作时会苦恼于没有内容可写呢?原因就在于平日不留心观察各种事物,没有做好细致的材料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遇事一目而过,不细致观察,不思考分析,漠不关心,习以为常,提起笔来当然感到无物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习作时,除命题注意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外,还应该在指导时分“收集准备材料”和“写作”两个步骤来进行;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侧重于前者,引导学生留心生活,通过观察去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动作、语言的镜头,学习从生活中摄取和积累材料。
  在学校开展“尊师爱生”活动时,有目的地出了一个作文题:“尊师爱生小故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留心收集典型事例,为作文准备材料。结果在习作练习中有的同学就把自己观察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两件小事记叙在文章中:一件是星期一下午放学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张云同学看见化学老师没带雨具,就主动把雨具借给老师,而自己却冒雨回家,浑身都被雨淋湿了;另一件是物理老师帮助同学修理自行车的事例。这两件小事都体现“尊师爱生”的典型事例。在作文讲评时,我充分肯定了同学的进步,并由此引导学生收集材料,不能消极地等待现成材料,而是要主动积极地有目的地去向生活索取材料,不仅要留心看、留心听,而且要留心询问了解和分析思考。
  经过几次师生一起准备材料,不少同学从切身体会中尝到了甜头,学会了索取材料的方法。有了信心,他们便对留心生活、积累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一次景物描写单项训练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整个校园景色,然后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景物片断描写的小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描写:
  每当跨进南靖一中的大门,便被校园的优美景色所吸引。与其说这是我们的校园,不如说它是一个大花园。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掩映在繁花绿树之中,布局错落有致。登上教学楼平台俯视校园,我总是被这美景所陶醉。
  而最动人、最能吸引我们的,要数阅览室后面那个池塘了。池塘边缘呈椭圆形,用方块石砌成,显得古朴大方,四周绿树婆娑,塘边的修竹嫩柳的倩影倒映在水中,更增添一份情趣。塘中央是用石块垒成的假山,假山上奇峰怪石林立,山巅上空“挂”着一轮“圆月”,群峰间有一条石阶小道绕山而上,给人曲径通幽的感觉,更有趣的是池中的水清澈见底,鱼儿摇着尾巴,旁若无人地相互追逐、游弋着。池塘旁边有许多石长椅,我们经常到这里学习、休憩,享受这校园的美景。
  虽说这景是我们校园的一角,可这方小天地却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这样的写景文章,做到了观察细致,点面结合,描写了校园的美丽、可爱,语言表达也优美、流畅。在讲评这篇习作时,许多学生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为同学的进步而高兴。后来经我推荐,这篇文章获得了市级作文竞赛一等奖,并在“作文天地”上发表。
  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对社会现象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形成鲜明正确的观点,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说理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材料之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他们从书报上猎取和积累材料。我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收集材料,引导学生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中的两段人物肖像描写,都德的《最后一课》和魏巍的《我的老师》两篇课文中对老师的肖像描写,都摘录到自己的“摘抄笔记”上,启发他们加以比较和借鉴,然后要求他们对自己所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作一段肖像描写的练习。
  学生在这样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材料收集中,学会了猎取材料,产生了要“博览”的欲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老师的引导、练习,学生有了材料的积累,思路活跃了,提笔作文就不觉得难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感到具体、形象、实惠,容易“上路”,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在这一活动中,老师要做好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带路人”,自己首先必须是个识途者,自己必须首先留心生活,博览群书,有较丰富的材料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推荐访问:要当 路人 积累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