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和对策】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已经全面启动,有利于中学英语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然而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合理运用《初中英语预备课程》,认真做好中小学英语的教学衔接工作,扎实英语基础知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顺利完成中学英语学习任务。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目前,江苏省地区已经全面启动使用《牛津小学英语》和《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学生从小学三年级(有的地区是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进入初中就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然而小学英语无论在知识程度、能力要求和内容编排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与初中英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初中英语预备课程》(江苏省译林版)是一本很好地衔接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教学的教材。这本教材把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能让学生在接触初一教材之前对以往所学知识有一次系统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这本书还少量引入了初一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英语教学,顺利完成过渡做了铺垫。然而,在进行预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部分学生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走了“下坡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预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谈谈合理运用初中英语预备课程,认真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
  二、问题
  1.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减弱。
  学生在小学时,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他们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这种心理状态对学习英语相当有利。而且由于刚接触英语,他们对这门学科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入初中后,相对于初二、初三的学生来说,初一的学生上课表现欲也很强,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跟小学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小组活动参与不够积极,参与面不够广,有时只是任务观点,并未达到老师的预期效果。朗读也只是一时的兴致,很快就会变成默读,这样不利于培养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各方面的现象表明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效率。
  2.学习英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显。
  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得好的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好,预备课程的知识点觉得非常容易,因而不够重视,表现为听课不够专心,忽视一些新授知识点,进而影响了学习效果。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就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基础不好,虽然也想在进入初中后努力把英语成绩提上去,可预备课程复习的内容多,课时紧,一旦跟不上教学进度,就会兴趣骤减,失去信心,又回到原先的学习状态。
  3.学生的语音语调不过关。
  语音教学是语言学习的第一关。按理说,初一的学生因为学过英语,应该具有比较好的语音语调。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往往下了很大工夫也未必能矫正过来。比如:两个非常简单的单词you和your,大部分学生分不清,常常混淆这两个词的发音和中文意思。有的学生今天帮他纠正了,明天又继续犯错。模仿是学好语音语调的重要因素,但据调查,在小学能坚持听英语课文磁带并进行模仿的学生连一半都不到,近15%的学生课后从来不听英语课文磁带。
  4.教师自身的因素。
  中小学英语教师接触不是很频繁,教学上的交流也很少。中学英语教师对于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太熟悉,并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点已经掌握的程度。比如:小学英语对国际音标不作要求,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发音类似的单词进行归类,自己去体会发音规则,并不要求学生识记音标。而初中英语音标要求学生达到“四会”。如果初中教师认为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对这些知识点只是一带而过,那么学生最终只能是一无所获。反之,有些知识点在小学已经作为重点讲过,初中教师如果仍然面面俱到,不断地重复,这样很大一部分学生又会觉得没有新鲜感而提不起任何兴趣。
  三、对策
  1.正确把握教学起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如果初一教师不去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仍从“ABC”等二十六个字母着手,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引起学生的厌倦。根据教育学的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要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后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深化和提高。这样,不同阶段的学习就能较好地衔接起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所以,中学教师要向小学教师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国际音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一大难点。而预备课程的前三个单元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我们在完成这三个单元教学任务的同时,把20个元音音素也适时地穿插进来进行讲解,重点纠正学生的发音,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并在今后的教学单元中运用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反复操练,于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拼读没学过的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2.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进入初中后,要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知识讲解或机械化的work in pairs。比如:我们在复习巩固单词时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写单词,由每组基础较弱的学生开始,每人限写3―5个单词,完成得快而准的小组获胜,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践证明,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所以,教师与其苦口婆心地劝学或严词逼学,倒不如在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和活动更有效。
  3.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级,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各级别的有机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是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衔接。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分层要求,布置弹性作业,使基础薄弱的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初中后,首先要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书面调查,对学生有初步了解,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有利于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三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一对一”帮困形式,降低要求,从读入手,结合简单的练习,课堂上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多开口,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学优生,预备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主要从上课的专注度和练习的细致性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4.注意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下了很多工夫,却收效甚微。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习惯和听课习惯
  我们要把预习当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养成听课前预习的习惯及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比如:预备课程中的很多单词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所以在布置预习单词的任务时,我要求学生做到:①读一遍单词,把没学过的或不怎么会读的单词作个标记。②看音标,试读作过标记的那些单词。③再读单词,联想一些与之有关的已经学过的短语或句子。④对学优生要求会背诵的同时能试写单词的音标。
  这样单词讲解时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教,学生也会有针对性地听。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根据英语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听课要求,集中注意力大胆开口,积极思维,做到边听、边看、边说、边想、边记,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记忆法
  很多学生背单词是死记硬背,因而对单词只会拼不会读。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根据发音规律直接拼读单词的方法,培养他们按照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的能力。
  (3)有效阅读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因此,我在进行预备课程教学的同时,适时地精选一些简短易懂,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当然,学法指导要因人而异,鼓励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还要善于抓典型,以点带面,以求学生成绩有所提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为了使中小学英语教学能够顺利地衔接,中学教师一定要合理使用初中英语预备课程,扎实英语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同时中小学之间还应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途径和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韦莉.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上海教师,2006,(5).

推荐访问:衔接 对策 教学 中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