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寻觅――追寻“语文味”]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摘要:“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怎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想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足够的文学素养;一堂课的“语文味”从导语开始,充满“语文味”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每篇课文的学习都要从文字出发,从字里行间去发掘作者的情感,去领略语文课的“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味;教师;导语;讲解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43-01
  
  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那怎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呢?我觉得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升素养,奠定“语文味”。
  “老师一桶水才能倒满学生的一碗水”,想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足够的文学素养。现在的苏教版教材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性。但如此的人文内涵如何去体现?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从专业角度来讲,应具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专业知识。这是从狭隘的“有用”的角度来讲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需要。但除此之外,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首先,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面必须广阔。其次,专业之外的知识对专业之内的问题具有启发作用。再次,信息化社会中的专业界限日趋模糊与淡化。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须既是“专家”,又是“杂家”。
  这几年也读了一些书,读《论语》使我懂得了“仁爱”,细读《论语》让我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君子;细读《论语》让我明白怎样学习,更让当教师的我明白了应如何教学;读《三国》我为英雄们的成败而喈叹;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我被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不屈与顽强所感染……于是在课堂上讲《孔子世家》时,我也可以像孔子那样让自己的学生随便地去发问,可以感受孔子师生之间那么融洽的关系……在我的三尺讲台上我可以各种多种形式,任意地去驾驭属于我和我的学生们的课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妙用导语,导出“语文味”。
  一堂好课就是一次成功的演出。在整个演出中,新课的导入就是第一幕。如何一开始就能把学生引进语文的“大观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语文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如何导入才能让学生尽快把握住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慷慨雄浑,激烈悲壮的豪放词之力作呢?我的导语:“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锈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传世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诞生了,在这里,他还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这些文章震烁千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词人笔下的赤壁,聆听诗人心灵的独白……”同学们为我营造的意境所感染,马上就领会了这首词,而且当堂把这首词背了下来。这样的导入,本身就充满“语文味”, 而且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和意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理解苏轼的贬谪之痛和豪放之气。
  一堂课的“语文味”从导语开始,充满“语文味”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不自觉地走进文学的殿堂,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讲析文本,品出“语文味”。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语文课是一门“抑扬顿挫”的艺术,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读要贯穿整个课堂。读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反复地读,思考着读,欣赏着读,个性化地读。从整体上感受语言的魅力,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从而形成很好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之余,还要充分的想象。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课文的作者们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写就了一篇篇想象瑰丽的华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所以说,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这也是“语文味”的表现之一。在教学中,我觉得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文章的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
  语文是文字的天地。品味比较是阅读文章,感受文字魅力,悟其神妙的重要方式。语文课要关注文字,所有教学细节无一不是文本的文字引发,并紧紧围绕文字形成波澜,要“着眼于精神,着力于文字”。重视文字语言的赏析,就引入了对文本思想、情感、形象、韵味体悟的源头活水。实在欣赏鲁迅的文字功底,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在教学时,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领略这种功力,去感受文字的魅力。每篇课文的学习都要从文字出发,从字里行间去发掘作者的情感,去领略语文课的“语文味”。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才是滋润学生心田的艺术。洋溢着语文味的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追寻的理想,努力吧,追寻语文课堂的天光云影!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2003.
  [2]卢鸿雁,.语文教学如何妙用导语[N].甘肃日报,2009.11.

推荐访问:云影 天光 追寻 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