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关注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离异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摘 要: 由于父母的离异或家庭的变故,很多孩子成了单亲子女,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容易产生不良的心态,如果不及时矫正,将会性格扭曲,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品德、意志和情感的发展。
  关键词: 单亲子女 心理特征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
  
  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单亲家庭已占很大的比例。近年来,由于单亲家庭教育不当引发的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可见,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及教育应提上日程,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2005―2006年,我们对某中学的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部分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各班级都有不少单亲家庭子女,各班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和重组家庭子女人数数据如下:
  对上表内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高的离婚率给这些特殊学生的形成构建了“温床”。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人生是残缺的。他们中有很多都是问题学生,如遇到不顺心就离家出走、同学间有矛盾就暴力解决、容易出现早恋情况等,所以他们越来越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等因素,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1.孤独型。单亲孩子,由于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失去了家庭的正面引导,性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不热心公益活动,越来越孤立。
  2.自卑型。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在孩子的世界里,父亲或母亲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孩子自然就没有这份优越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通常表现为沉默寡言,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这个秘密。他们会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但由于自卑,不能使理想协调发展,自卑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3.渺茫型。每个人都有自尊与自信,在正确的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虽丰富多彩,但没有家庭熏陶的孩子,对于应追求什么,选择什么,往往会感到迷茫,或者压根就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4.逆反型。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又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不完全由家庭产生,但父母离异,放松管教而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老师、家长和社会应针对单亲家庭的子女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树立健康良好的心态。
  二
  学校、家庭、社会应“联网”。老师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家长要主动配合,把单亲学生的心理特点报告给老师,降低老师工作的难度。社会要消除偏见,让单亲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对于孤独型学生,要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教师要研究孤独型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行为的规律,禁止恶言训斥,多做个别交流,使他们真正觉得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弟;要有计划地成立活动小组,让单亲学生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孤独感。
  2.对于自卑型学生,要用爱去扶植,让他们充满自信。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以情感为依托,深入了解,找出他们产生自我否定意识的原因,及时准确地发现他们心理自卑的根源;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使他们发现自我的价值,唤起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学生群体力量,让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
  3.对于渺茫型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用自身认真工作、快乐生活、追求进步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客观事物,从而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4.对于逆反型学生,既辅以校纪法规,又进行感恩教育。耐心、细致而又严格地要求他们,还应辅以纪律、公德和法制教育,使他们不做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绝不迁就,要将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约束相结合。还应给予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父母,懂得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爱他们的,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更要让他们懂得对于不良习惯的纠正更是爱的表现,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答谢亲人对他们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孩子要有良好的心理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因而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教师要多学一点心理知识,帮助他们解答人生道路上的诸多困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2]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
  [3]胡德辉.中小学心理健康与辅导.科学普及出版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让我们一起 心理健康教育 子女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