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后来的故事【听谭培霞观摩课《纪昌学射》有感】

  有幸听到全国小语七彩杯大赛特等奖教师谭培霞的一堂观摩课,受益匪浅。这是一堂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真实表现在她没有事先走近学生,没有沟通,就连学生都不知老师要讲什么,打破了事先做课的弊病;扎实表现在扎实的基本功:说、读、写无不显示着名师的风范;朴实表现在朴实的语言、朴实的教态更显示出名师的风范。
  谭老师执教的《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组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等练好了眼力,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文章语言朴实,结构紧凑,让读者人随文动,情随文发,引人深思。
  谭老师教学整篇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主线
  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朗读,通过朗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人物的形象,形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读中感悟纪昌的那种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精神,并用联系生活实际来说、做动作体验,引用课外知识补充等方法来达到充分感悟。
  谭老师重点抓住了故事的情节,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如:练习眼力的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这两句话读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态度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因此,教学中,我们也要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的持之以恒、刻苦努力的精神。
  二、紧扣关键词,进行批注。
  谭老师在引领学生感悟纪昌品质的时候,让学生划出相关的语句,圈出关键词词,写写感受,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例如,理解“注视”时,让孩子理解“注视”的字面意思: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通过设想亲身体验,并出示了图片:织布机上穿梭的梭子,谭老师说:“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纪昌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接着,让学生盯着老师手中的笔一分钟:有什么感受?学生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含有的那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再通过想象,感悟只有认真刻苦还不够,还要有恒心,有毅力,让学生在品词读句中更深入地感悟纪昌的学习品质。而学生说出的关键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有恒心、有毅力等,都是学生在书上的即时批注,很好地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深刻领悟了纪昌的品质。
  三、凸显“实践”,层层递进的方法。
  例如:文中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谭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这一点从课堂展现就可见一斑。谭老师在让学生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时,是这样展开的:理解“盯”―根据图片了解“梭子”和织布的情形―亲身体验(把自己的食指当梭子,让孩子注视着穿梭着的食指)―联系实际,体会品质――追问:“纪昌想过放弃吗?”就这样层层递进,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品词活动,重点学习了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也感悟了纪昌的品质。
  四、立足文本,拓展故事。
  谭老师加入了《纪昌贯虱》的故事作为拓展阅读。作用有两个,一是让孩子们深入体会打好基本功后的重要性;二是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拓展注重积累,深化主题。
  由于本课容量比较小,因此在学完本课后,谭老师十分注重积累,出示了一些可以揭示其他体现练习基本功重要性这一中心的名言警句:“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让学生读一读,也可以在小练笔中积累运用。这样学生在四十分钟里能收获更多。
  整堂课谭老师抓住利用课内外相关知识,深入揣摩人物的想法和体会人物的性格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真正地上了一堂语文课,避免了把寓言上成了品德课。
  谭老师是个谦虚的人,正像她自己说的:教而后之困,赛而后知不足。名师这样想,何况我们呢?
  与其说谭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课,不如说给我们上了一堂值得深思的课。

推荐访问:有感 观摩课 谭培霞 纪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