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志趣培养五步曲|大学生怎样培养志趣

  摘 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智力发展,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知识的内在兴趣。我们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情趣和志趣,而不是有趣。如果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科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一定会喜欢科学,并产生情趣,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终身学习、研究科学的志趣。因而,实现培养学生科学志趣的基础教育目标是现在科学课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志趣 科学 培养
  科学教育中,我十分注重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并不断强化引导,使之发展成为志向,把学习自然跟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志趣是人生之舟的风帆、精神境界的主宰、生命品质的内核。而保护儿童好奇心是诱发科学志趣的基础,坚持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方。那么学生走进科学课程,我们应怎样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志趣呢?
  一、生活――科学志趣培养的源泉
  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孩子们眼里,这个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充满了神奇的诱惑力。“为什么铁会生锈?”“面包为什么会发霉?”“火山是怎么爆发的?”……无数个问题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孩子们总是睁大眼睛,要问个究竟。这说明,孩子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兴趣。牛顿也是看到苹果落地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也是看到烧开水的壶盖跳动才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伟大的创举都源于生活。从最普通的现象引发出的科学成果,给我们的教师一个重要启示: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诱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游戏――科学志趣培养的良方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趣味性、虚构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于一体,这些属性与儿童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在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不论以何种形式开展活动,必须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如“给树叶找妈妈”的活动,先让班上每个学生都到校园里摘取两三片不同树木的树叶,带到教室里,让学生说说自己采集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拿着采集的树叶到户外去找“树妈妈”。目的是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自己去发现各种树木的外形特征,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转换成适合学生参与的游戏活动,使他们在学学、玩玩、做做、练练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发现和掌握科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科学志趣的目的。
  三、意志――科学志趣培养的动力
  兴趣一旦被坚忍不拔的志向吸引,所表现出的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但科学课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大,时间长,知识面广。实验本身有趣,而抽象概括成科学概念却很困难。这些都时时考验着学生的兴趣、毅力。教师要努力改革教学思想,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大力实施良好习惯、科学态度及竞争、奖励等措施。我经常用科学家幼年的故事,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个普通孩子,但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实验――科学志趣培养的手段
  实验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自求诠释;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和实践意义,渴望更深入地探求;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在三年级新教材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对大气压力与压缩空气产生的力容易混淆。仅从概念方面解释,效果极差。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一个气球,一个透明酒瓶,先让学生在空中给气球吹气,然后放气,再把气球放进酒瓶里,气球嘴套在瓶口上,使劲吹气。想一想:你能把气球吹多大?试一试。结果,学生只能勉强把气球吹大一些。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两次吹气有什么不同感觉和现象?两只气球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原来瓶子里的气球体积增大后,密封在瓶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空气对气球的压力迅速增大,因此,气球不可能像在空中那样吹得很大。而在空中吹气球,气球体积增大后,周围空气流动,空气对气球的压力无明显增大,气球就容易吹。同样,我在《磁铁性质》一课讲完“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后,增加了这样的实验:将两块标有磁极的环形磁铁同极接触,套在竖起的橡胶棒上,用手向下按,结果上面的磁铁高高弹起并上下颤动,像变魔术一样;再将一块磁铁变换磁极,异极接触,“啪”的一声,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确信不疑。学生在实验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同时发展了对科学的志趣。
  五、制作――科学志趣培养的途径
  心理学认为要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必须相信学生“人人都是创造之才”,能让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索,有利于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和创新,这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缩空气迅速产生弹力,课外活动时,我又安排学生准备材料,制“压缩火箭”玩具,边跟学生一起制作,边给学生讲人造火箭的一些知识。而教学《电路》一课后,我布置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受到电路组装的启发,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日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把凸透镜放在阳光下点燃火柴,从而联想到太阳能热水器的来由和制造原理;用盐水、烧杯、酒精灯、盘子等来探索水的三态变化,了解云、雾、雨、雪、霜的形成;自己动手来制作酸奶;用铁钉来研究铁生锈的原因,探索如何防止铁生锈……孩子们在快乐的动手创造中滋养着自己的志趣之花。
  总之,学生对大自然的志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要遵循科学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志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宋时的张载曾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可咱们若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志趣,那么收获在即!
  
  参考文献:
  [1][加]P・Rowell.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韦钰,译,2005-10.
  [2]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推荐访问:志趣 培养 科学 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