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_着墨景物之色彩  浓妆淡抹总相宜

  一、直接描绘。复制色彩      直接描绘要建立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景物向人们所传达出的信息是直观的、可感的,最容易被人们直接感受的恐怕就是它们的色彩了。美好的景物以它独特的色彩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体验和审美享受。如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直接描绘了柳之绿,鹂之黄,鹭之白,天之青四种不同的色彩。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最真实的色彩:红红的花、绿绿的树、青青的山、蓝蓝的天、金色的大地……平时注意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成语、妙句,把看到的景物本真的色彩用语言直接描绘出来,这是我们描写色彩最基本的方法。
  
  二、间接描绘,蕴藏色彩
  
  间接描绘要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描写色彩的语言文字中也许并没有出现表示颜色的符号,不直接写景物是什么颜色的,没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而是把色彩孕育与景物之中,让读者睹物思色。苏轼笔下的“竹外桃花三两株,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四句话中没有出现任何颜色,只是向读者展示了一组图像,透露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景。然而感悟形象的同时读者的眼前跳跃出桃花粉红、竹叶翠绿、春水绿波荡漾、鸭子白毛红学,芦芽透白……没有色彩符号的语言恰恰蕴藏了最丰富的色彩,赋予景物无限生机。运用这种间接描绘的方法描写色彩,引发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增添了语言艺术的无穷韵味。可谓“此中无色胜有色”。所以在指导学生写色彩时,告诉学生除了直接描写“色之美”以外,还可以运用间接描绘的方法。
  
  三、比喻描绘,突显色彩
  
  古人云: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写景状物比色亦如此。老舍在《草原》一文中写道: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老舍笔下的羊群成了白色的大花,一望无际的草原被比成了绿毯,把小丘的线条比成了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运用了明喻的手法,突出了草原的色彩,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再如:峻青在《第一场雪》中写道: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一个“粉”一个“玉”向读者展示了冬天的色彩,运用了暗语描绘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境界。教师启发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色彩,会使有颜色的景物在我们的笔下显得更加栩栩如生,绚烂多姿。
  
  四、对比描绘,强化色彩
  
  大千世界不同景物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描写景物色彩,除直接描写这种景物的色彩以外,还要注意它与其它色彩的区别,通过对比,从而突出这种色彩的本质特点。同一种景物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色彩,时间更替季节变化,会使景物的色彩随之改变。例如:指导学生写一棵树的色彩,应该从春夏秋冬几个方面去表现。春天翠色盎然,夏天变为深绿,秋天则为火红,冬天在雪地里却变得晶莹。另外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色彩也会发生变化。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可以俯视,仰视,远眺,近看,写出色彩的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景物的色彩也在变化之中,要准确地把握景物色彩的变化,注意抓住细微之处描写这种变化,把色彩描绘得更加全面。会使读者对所描写景物的色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更准确的审美感受。
  
  五、情致描绘,深化色彩
  
  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描写色彩也离不开情感,一切色彩均能引起观者内心情感的波动,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色彩与情感两者相辅相成。例如:指导学生写枯叶的色彩,除描写黄这种色彩以外,还要透露出失意、惆怅、凄凉的情感。写太阳的色彩,除描写红以外,还应赋予红色热情、乐观向上的情致。写夜空的色彩,除描写蓝以外,还应赋予蓝色深速、宁静、悠远……给予色彩以情感,就好像赋予其生命。教师引导学生有情致地描绘,使单一的色彩变得饱满,使景物之色更加富有“深度”。学生学会有情致地描绘色彩,无疑会使学生对色彩的描绘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之,在色彩的描绘中或浓妆艳抹、或轻描淡写,我们都在用无声的笔创造着新鲜的色彩,使读者感受到了清新的、优美的、绚丽多彩的意境。

推荐访问:着墨 浓妆 相宜 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