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格独立的女人的表现

  摘要: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人与成才,其本质则是一种人格的,生命的启迪教育,如果教育中舍弃了学生人格塑造,那就等于舍弃了根本,充其量是一种职业的训练。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来看,其着力点还是大学生的成才教育,这当然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却忽视了大学生的成人教育。其中,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无论是理论和方式、方法尤其滞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误。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务之急,高校必须强化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注重其健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人格教育;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健康人格
  
  一、人格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格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成人和成才是高等教育的两大目标,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实际上,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他首先必须是合格的人,都必须具有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而不应是一般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时下,高校唯智主义的倾向仍比较严重,大多将大学生智力发展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对他们的成人却有所忽视,其中人格教育尤其缺乏。
  
  (二)人格教育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必须表现为人类人格层次的普遍提高。未来人类的命运不仅取决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程度,更取决人类人格的不断进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更应该是人格健康的人。我们放眼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本质则是人格优劣的比较。作为我国未来现代化事业建设栋梁的大学生,其人格特质对整个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具有健康的人格是时代对他们的提出的必然要求,由此突显出人格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的意义。
  
  (三)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凸现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紧迫性
  必须看到,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是在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强烈的时代性格与他们薄弱的内在素质的矛盾中萌动,跌跌撞撞地发展起来的,外界因素的复杂性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凸现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紧迫性。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其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有利于大学生平等、民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他们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但一旦其被引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或被过度使用,则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庸俗化,并最终会引起大学生知、情、意、行的矛盾。二是社会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会使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冲突更加剧烈,由多元文化环境所带来的层出不穷的新观念与传统的旧观念不断发生碰撞,将使大学生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在多重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的影响下,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严重的矛盾和迷茫的心态。三是虚拟社会的影响。网络的过分使用可能会造成大学生情感的冷漠,网络中各种信息垃圾可能使大学生意志弱化,还可能会导致其人际关系的淡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学生在网络上接触的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现实生活中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更易使他们产生迷茫和冲突。
  
  (四)大学生自身的特殊状况决定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具有许多特有的心理矛盾。比如理想与现实,开放与闭锁、独立性与依赖性以及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等,这一时期本身就是一个多事之秋。同时,独生子女的客观现实及面临着的择业等涉及其个人利益的重大问题都有可能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我们忽视人格教育,大学生各种问题就易产生,其人格缺陷就容易暴露出来。据有关心理学专家的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占20%―30%,其中1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异常现象,并易导致他们人格上的缺陷,这就决定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具体目标
  
  (一)自主人格
  它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其作为人最基本的人格要求。大学生的自主人格排除了主观想象和盲动,它建立在科学思想和理性思维之上的。具体包括能客观的认识、评价自我,有自知之明,并能够自我接纳和自我体验;能够做到自立、自尊、自信,独立地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的干扰,具有独立的人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具有开发自我的智慧和提升自我的能力,使自己的才能最大的发挥的愿望;敢于迎接挑战,主动参与竞争,并能够在竞争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二)进取人格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大学生应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勇于接受挑战,追求卓越和成功,对准目标采取进攻的态势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态,具有强烈的革新、成就、开拓、竞争意识,体现出进取人格。其中,大学生特别需要有理想和信念,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造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大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三)协调人格
  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来看,一个人没有个性、独立的人格显然是不健康的,但另一方面,个性也只有溶入社会角色之中,才会有实际的意义,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应体现出协调人格。一方面,竞争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动力源泉,大学生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并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共同劳动已日益成为现代劳动的主要方式,不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再有能力和抱负都难以成就事业,由此大学生还应具有集体的协作精神,能自觉地把个体价值溶入社会价值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价值。
  
  (四)智慧人格
  智慧是大学生健康人格中最明显的时代要求,大学生应具有博学、理性和创新的人格品质。博学是指大学生广泛地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跟上知识经济发展步伐的一种状态,体现了他们强烈的进取心;理性是以正确运用智力为特征的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大学生应抛弃幻想和主观想象,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了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则是大学生健康人格魅力之所在,它构成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动力水平和质量特质。大学生应具有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的,具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还必须具备创新心理。比如,创新的欲望、胆识、冒险精神、意志、兴趣等要素。
  
  (五)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是大学生健康人格中的精神系统,它是大学生健康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道德魅力最易体现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也最能折射出他们健康人格的光芒。对此,大学生应不断地增强道德意识,提高自已的道德水准,加强道德自律,努力成为一名讲道德,讲文明,有公德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三、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践抓手   
  (一)科学的界定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
  基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主要应涉及以下四项内容。一是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要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原理,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并提高这部分同学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能力,摆脱某些原因造成的焦虑、紧张、忧郁等不适应,增强自信心;训练他们的社会技巧,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建立一种与环境和谐、健康的心态。二是传授健康的精神生活知识。通过咨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各类心理学专题讲座,利用广播、橱窗,刊物。录像。参观等多种手段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他们各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方法、技巧以帮助同学自觉、主动地挖掘自身潜能,解决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为大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学习发展,各种课外活动,恋爱等方面的具体指导,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苦恼、困惑与不适,减轻焦虑,适应生活,创造生活。四是就业指导。为即将跨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前的基本训练,为他们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提供心理准备。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认知教育
  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核心,大学生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来自于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人生道路的探索,只有同科学信仰相结合的理想和信念才是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我们要通过系统的哲理教育对大学生晓之以社会、人生的哲理,使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理想和信念。我们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不仅如此,人文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既包括其个人的社会文化修养,也包括对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执著追求。其目的是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三)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必须承认,高校“精英”式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抬高了大学生的“价位”,使其有了“精英”意识,期望值过高,超越了其实际的能力水平。总得来讲,大学生应具有远大的人格理想和追求,但对不同的大学生来讲,就是要合理确定自己的期望值,这可使其人格塑造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之上。为此,我们应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他们能通过社会实践正视社会现实,抛弃幻想和浪漫,在客观认识社会和对待他人的基础上,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劣,既不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也不被一时的失败而吓倒,始终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加深对国情的了解,使其牢牢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和人民群众之中,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患难,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与社会现实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升华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班级、团队集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内心体验在道德情感的形成中具有极大的作用,具有丰富体验能力的人,其生活是丰富的、挑战的、有意义的,而一个没有丰富体验能力的人不仅将导致其人性的萎缩,其人格也不会健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仅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感的过程。因为对行为规范的理解渗透着道德情感,大学生行为选择与决定也总是受到他们道德情感的制约。一旦行为规范融入大学生的情感结构,成为他们内在的必然性,那么,大学生对行为的选择便能超越有意和勉强的驱使,达到从容与自然,自己主宰自己的自由境界。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离不开我们的引导。其一,对大学生的情感,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应有明确的要求,让其知道什么样的情感是好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好的,应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二,启发大学生了解自己情感的弱点,引导其预见到其后果,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其三,培养大学生对消极情感的自我控制力。
  
  (五)用教师优良的人格去影响、感染大学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人格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洛奇在一项教育研究中发现,在性情冷酷、刻板、专横的教师所管辖的班级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增多;在友好、民主的教师气氛区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就减少。此外,教师的公正性对学生人格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不公正态度会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质下降。其中,教师的道德情感对大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而教师对大学生的爱是其道德情感的真实表露。别林斯基说: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对学生爱得有多深,责任心就有多强。实际上,教师只有对大学生具有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才能使他们对教师怀有依恋仰慕心理,并在教师教化之下受到感染、感动、感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基于此,教师应做到真诚、正直、民主、公正、宽容、谦虚、自律,假如教师存在冷漠、虚伪、自私、嫉妒、狭隘等不良人格,不仅会令大学生鄙视、疏远,而且对其人格的形成也十分有害。
  
  (六)营造先进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文化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生长素”,没有先进文化,大学生健康人格永远无法形成。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只有价值观正确的文化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时下,社会生活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生活与大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之间几乎无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社会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其中,社会舆论更是对大学生人格影响巨大的因素。为此,我们必须用正确的社会舆论去引导大学生,不仅引导他们建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而且引导其建构理想的道德人格。当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更为系统、直接,其影响作用无疑更大。为此,高校校园文化尤其应树立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的主导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和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是乐于贡献。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始终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将振兴中华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二是勤奋学习。引导大学生开拓进取,努力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行为,心理素质,专业技能,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作好思想上、心理上和智力上的准备。三是拼搏进取。鼓励大学生做一名生活的强者,勇敢地参与竞争,并在参与竞争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服务人民、社会。四是理性思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和理性思维,力戒主观想象和盲动。面对复杂的外界环境,能够以理性的思维来筹划自己的未来。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重要内容 人格 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