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技校生爱学数学】 技校什么专业不用学数学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作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让技校学生爱上数学: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兴趣导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二是教师用真挚的爱点燃学生学数学的火花,三是让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 技校生 数学学习兴趣 引导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一、“创设问题情境、兴趣导入”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进而全力以赴,努力探索进取,甚至创造奇迹。
  (一)紧密配合教材,设置悬念,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
  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劳动版上册3.1“角的概念推广”一节课时,我课前准备一个大钟,先举一例:假设目前的准确时间是8:45,钟显示的时间(10:15)快了一个半小时。要校准此钟,必须将分针(长针)往回拨一圈半。分针被拨动一圈的时候,它被拨动的角度是多少?再拨半圈,分针又转过多少度?从开始拨动到完成校准,分针被拨动的角度一共是多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我还准备了活络扳手和一个旋螺母的教具,问:谁愿意上来旋螺母?同学们争先恐后要求操作。一同学操作如下:用活络扳手旋松螺母,当扳手按逆时针方向由OA旋转到OB位置时,就形成一个角AOB;在扳手由OA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0°到360°之间的角;扳手继续旋转下去,就形成大于360°的角。如果用扳手旋紧螺母,就需将扳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与上述方向相反的角。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然后我说:“通过上面的两个实例,发现仅用锐角或0°至360°的角,已经不能反映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对角的概念进行推广。”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用口诀或便于记忆的知识来提高记忆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知识的获得靠记忆,但遗忘是在所难免,所以保持记忆十分必要。一般我们把记忆的东西编成口诀或便于记忆的知识来记,这样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故事来增添课堂趣味。
  故事具有吸引人的情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学生听完故事后能产生很多联想,并生出很多疑问。恰当地引用故事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劳动版下册3.3“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一节课时,在上课前我们可以引用这样的故事。即: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的功绩,准备对大臣进行奖赏.
  国王问大臣:“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聪明的大臣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
  国王爽快地答应了,命令如数送给达依尔麦粒。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在第一个格内放1粒,第二个格内放2粒,第三个格内放4粒,第四个格内放8粒,……国王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拿来,也兑现不了他对这位大臣的承诺。
  这位大臣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同学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点燃学生学数学的火花
  (一)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消除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二)数学教师的情感要真挚。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殷切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或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兴趣呢?因此,从情感因素入手,优化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解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中职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就得喜欢学生、关心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他才能教育孩子。”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俯下身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且多和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身边的事,和学生拉拉家常,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朋友,学生就一定会喜欢你。
  三、成功是学习数学的动力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果一个学生取得了成功,就获得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的体验,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总之,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在学习中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及活动材料,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四版・上册)数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四版・下册)数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李广全,李尚志.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数学(基础模块)(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引导 数学 技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