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论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摘要: 中国画的笔墨既是形而下的材料工具与具体技法的运行痕迹,又是人性和人文品格的外化与张扬,其意象也即中国绘画线条意识的形式表示和线条造型的思维显示。作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视觉化文化样式之一的中国画艺术,在探索宇宙自然奥妙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描摹客观物象的外在体貌,一直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自我中心的态度,将包蕴着中国哲学内涵的创造性作为绘画追求的至高境界。而笔墨的创造与发展更加强调语言体系的逐步完善,笔墨精神和形式应用是中国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始终追求的核心。
  关键词: 中国画笔墨语言笔墨精神心理景象
  
  中国画绘画语言的主体是笔墨,千余年的实践和目前绝大多数画家所遵循的模式不允许我们对它妄加臆断。所谓笔,实际上是指线这种表现形式在其运用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表现程式。中国画的线具有独立于描绘对象之外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尤其是写意,这种标准与价值就更显而易见。从视觉效应的情绪因素和审美观念的文化内涵看,中国画的用笔早已有了独立于描述对象之外的审美标准,而且这种审美的追求与实施,往往使描绘对象生辉,同时还展示了创造者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
  中国画的笔墨是人性品格和人文品格的外化与张扬。人生阅历、性格特征、道德涵养、学识品位,并且作为一种综合素质,必然折射在他的笔墨语言中。谈起笔墨,就不能不涉及历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品性对中国绘画主流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儒、道、释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特征的意识基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认为艺术行为是宣颂道德的一种方式,艺术作品不仅在内容上依托道德主题,而且需要有统一和谐的表现形式方可“内圣外王”“文质彬彬”,因此,艺术表现的形式及因素是一种理想的体现,是由内而外的生发,缺失内在的充实,形式便失去美感与意义。这里的“游”既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通过自我完善而显现出的境界高度,还是表现上的超然状态――艺术指向内在的修养。道家更是超越内容与形式的指定性,强调智性的体验与幻化,“物我两忘”“游心太玄”――艺术指向内在的觉悟,而庄子的大“道”之美则将儒家提升为对宇宙无限的领悟与皈依,带来了艺术主体意识的觉醒及主体人格的自由。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绘画的精神观照从本质上虽然疏离了绘画本体的思索,但确立了绘画作为形式对精神状态的意象把握。魏晋之后“畅神”“气韵”的美学追求加之文人士大夫直接参与绘画活动的展开,艺术便以“神、意、境”的终极要求释放了中国画表现的对应形式――笔墨。情操修养标准等同于笔墨趣味标准,笔墨在文人画家创作中形成了一种观想悟学的品位表示,并且逐步成熟为自我对照和拿捏精神的心理景象。在上述主观因素的制约下,在完成表现对象之塑造的同时,在画家竭诚尽智一往情深的创造与追求中,笔墨作为昭示素质、学养、情态、心志的载体,也就必然成为其人性品格与人文品格外化的产物。各种不同风采、不同性格的线,则是客观世界的各种状态在人的心理上唤起的各种感受,而笔墨则是对这种感受的模拟和实录,是人和自然进行对话的心理扫描。国画始终遵循着重神韵的意象原则。笔墨造象是画家借物抒情的一种形式符号,即通过笔墨变象,画家创造出一个可使精神逍遥其中的艺术境象,这是中国古典绘画通过笔墨的朴素玄幻达到主客关系和谐抒发的本质特征,也即中国绘画意象造型思维的意识财富。
  中国画给绘画下的定义都是围绕着感悟客观世界,完善自身修养,使之适应客观规律,利于长久生存这样一个总体精神展示开来的。中国画的笔墨是一种交流感情和志趣的语言体系,是东方民族群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天道和人道的体察、感悟与效法的大文化背景上派生出来的一种表现语言系列。它萌发和发展的深层因素是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直观因素是文化发展的推衍和人文观念的制导。因此,讨论笔墨,无视这些因素,便必然群盲摸象,莫衷一是。而使经过千百年的努力才建树起来的高雅蒙尘或肢解,不但无补于新文化的建造,而且会因为失去基础而踩空。中国画的笔墨深深地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大背景和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土壤之中,这是它的优势。
  一个久经历史的衍化与锤炼、世化传承的文化,其根基的庞大、自我更新的深层机制,和它的社会性、世俗性及其紧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基本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它的理性结构所依存的客观条件的恒久性,更是不能忽视。事物的发展,总是因果相生。未来是今天的延伸和发展,斩断历史的做法是要自食其果的。就笔墨本身而言,它是无法驾驭社会进程和时代发展的,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和人性的变迁而带来中国画笔墨语言创造图式的变迁是艺术与社会互为关联的问题。任何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民族艺术决不会轻易地被其他民族艺术所同化,我们有着博大而深厚的本土人文资源,有着本体文化所造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只有以中国文化的自信,才能创造出中国气派的艺术;只有使笔墨语言显示出重构与再造现代绘画的民族精神,中国画艺术才能在传统文脉与现实生活源泉的汇流中不断演化出它的现代品格。“中国人会更中国化”,中国画语言的创新不仅要具有时代性,而且不能失去中国化,因为“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笔墨是中国画造型表现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基础,自然传统的笔墨意象和笔墨形式,需要不断发展和转化,以适应现代中国画创作的需要。中国画的“笔墨”一直是随着中国式的“逻辑”原则在递变,所以要以中国画之“理”认识中国画的“笔墨”问题,从而探究中国画笔墨发展的内在遵循,找出它的自身特异性与普遍性及其当代表现的释放力。
  
  参考文献:
  [1]朱振庚.浅谈中国画用笔[J].美术研究,1981,(03).
  [2]陈晗晟.试析画家书法造型语言的特色――兼谈“书与画”的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3]郑直.中国山水画中“水”的技法演变[D].四川大学,2003.
  [4]王华.“骨法用笔”与中国画的线性艺术[D].四川大学,2003.

推荐访问:中国画 笔墨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