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海斯特 小议红字“A”背后海斯特的反抗精神

  摘要: 霍桑的小说《红字》描述了一个发生在17世纪中叶早期马萨塞殖民地波斯顿的故事,本文作者将视角放在了女主人公海斯特佩戴的那个鲜艳的红字“A”上,在解读其本身的象征含义时,谈及和海斯特息息相关的其他几位人物,并就他们所代表的含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红字海斯特反抗精神
  
  一、引言
  
  霍桑的小说《红字》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7世纪中叶早期马萨诸塞殖民地波斯顿的故事。故事的叙述者是萨莱姆(Salem)海关稽查长。一天,他在翻阅旧档案时,发现了一个褪色的丝绸“A”字和一卷陈旧的文稿。仔细阅读后,他发现文稿记载的是一则阴郁而动人的故事。小说一开始,海斯特胸挂红字“A”,抱着刚出生的女儿珍珠,被带到市场中心的刑台上示众。刑台就设在教堂阳台的旁边,阳台上坐着波斯顿的头面人物贝灵汉州长和镇上的传教士们,他们一再要求她交代孩子父亲的姓名,但海斯特保持着缄默。就在这个时候,她的丈夫来到了波斯顿,混在了围观的人群中目睹了这一切。由于海斯特拒不说出同犯,示众结束后又被投进监狱。海斯特刑满出狱,带着女儿珍珠来到远离其他市民的郊区海滨的一间被别人遗弃的茅屋(the thatched cottage)中住下,靠做些针线活养活母女二人。在接受惩罚的漫长的过程中,海斯特悟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并以自己宽厚仁慈的德性取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尊重,使代表邪恶的红字“A”变成了代表圣洁美德,如“能干”(Able)、“慈爱”(Affection)、“天使”(Angel)等词的首字母。
  
  二、红字“A”及其它几个重要的象征名词
  
  全书以红字“A”为线索,作者采用了象征的写法,把主人公海斯特的命运和不断改变着意义的红字“A”,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红字》成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同时书中还使用了其他的几种象征手法。虽然作者没有明确说明,但细心的读者都能发现这些象征都和主人公海斯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这些象征手法的使用让海斯特这个任务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使读者可以触及她的内心。这个故事主题是通奸,可通览全文并未发现有关通奸的描写,反而在这个主题下读出的是海斯特的坚贞、坚持与伟大,读出的是柔弱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对强权与不合理制度的反抗和呐喊。
  首先是海斯特・白兰这个名字。它被作者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Hester和Hestier发音相同,后者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妹妹,是个非常漂亮的女神,这样海斯特也就给了我们一种类似的形象,美丽而且热情。在霍桑的笔下,海斯特是美丽与爱的化身。长达七年的悲惨生活,她始终拒绝说出她的同犯,独自忍受来自公众的唾弃和惩罚;凭着精美的刺绣手艺,她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女儿,还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别人,逐渐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同情和尊重。
  其次是丁梅斯代尔这个名字。在小说中他是海斯特尽力隐瞒的爱人,他的名字(ArthurDimmesdale)缩写是AD,同时也是adultery(即通奸犯)的缩写。作者通过赋予男主人翁这个名字,明显提示读者丁梅斯代尔是海斯特・白兰的通奸犯的同犯。此外,Dimmesdale同样有很多其他的象征意义,dim的意思是黑暗,dimdale在这里其实是“dim-interior”,即内在阴暗的意思。他深爱海斯特,同时也是珠儿的父亲。但是他的爱只能在黑暗或者在森林中才能显示出来。丁梅斯代尔一直没有站出来接受公开的审判,没有像海斯特那样在胸襟上佩戴红字“A”,但他的名字、他胸上刻的“A”字及他心中的“A”字都让他时时受着煎熬。
  再次是齐林窝斯(Roger Chillingworth)这个名字。他是海斯特法律意义上的丈夫,他的姓是由chilling和worth两个单词组成,chilling即chilly,是寒冷之意,象征他是一个无情的复仇者。他表面风平浪静,但是内心阴暗歹毒。他整日沉浸在书中,对他的妻子毫无爱可言,是他摧毁了海斯特花样的年华。Chillingworth同时又象征着复仇者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当他发现他的妻子背叛他,便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寻找仇人并报复上。但同时他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丁梅斯代尔死后不到一年,他也因失去生活目标而萎缩而死。
  最后是珠儿这个名字。珠儿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海斯特残酷的现实,但同时她又是海斯特的无价珍宝,是海斯特的爱的证明和生存信念。作者直接用“精灵”(“the elf”)和“恶魔”(“the fiend”)来称呼她。他把珠儿唤作伊甸园的小天使――在父母犯下原罪被驱逐出伊甸园。她被起名为珠儿,“是因为其价值贵重――她倾其所有购得的――是她做母亲的唯一财富”。珠儿原本是罪恶的结果,但在霍桑的笔下,她又被描述成无价的瑰宝。珠儿正是海斯特内心里对传统和世俗不满和抗争的表现。
  
  三、海斯特的反抗精神的具体体现
  
  海斯特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古老贵族世家,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喜欢壮丽华美的事物。她“美丽、丰满,黑色的眼睛具有东方人的特质”。上帝踢给了她美丽的外貌,却没有给她美好的爱情。在父权制根深蒂固的19世纪,海斯特嫁给了一个“行将衰老,面色惨白,视力低下的”男人。面对美丽、热情、奔放的年轻妻子,她的丈夫更热衷于典章书籍,对妻子缺乏关心呵护。把妻子送到新英格兰后,杳无音信,对年轻的少妇海斯特来说,这种生活毫无意义。而就在这时,海斯特遇到了年轻而博学多才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他们一见钟情,并有了爱的结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海斯特对父权制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抗,她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享受生命的美丽。但他们爱的结晶却成了那个年代罪恶的产物和标志。除了海斯特身上戴的红字“A”外,珠儿也是她永远也拿不掉的“红字”,但她却用生命捍卫着它。这种捍卫自始至终都在霍桑那浓郁的笔墨下被精心地刻划了出来,它就是海斯特的反抗精神,从她出场至结局,她的反抗精神贯穿着整部作品。
  小说一开始就是对海斯特的审判,当她从狱中迈步到观众面前时,人们所惊奇的是,她不但没有在“灾难中纷然失色”,反而“闪现了美丽的光”,她脸上的微笑,眼光中的从容不迫,尤其是那个作为耻辱的符号红色“A”字,她故意“做得非常雅致,具有华美的想象力真成了她所穿的衣服上最完美的装饰”。她的这些行为对当时清教律,是大胆的反抗与挑战。可以说,这是她反抗的序幕。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海斯特的反抗越来越强烈了。她勇敢地承受人们的蔑视与冷淡,继续留在那块耻辱的土地上,而不只身逃往别的“自由国土”。对于人们的恶毒攻击,她视而不见,不予理睬,并且乐善好施,“把那些穷人当作慈善的对象”。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她以行善来洗涤自己的罪恶,但实际上,这是海斯特反抗的另一种形式。她不离开那令她受辱的土地,是为了与丁梅斯代尔站在同一块土地上,继续爱着她的情人。她的与世无争,是孤立无援的处境迫使她采取的一种手段。至于对穷人的和善,应该说是她善良品格的表现。
  在小说中出现过海斯特的两次公开的反抗,一是统治者想把她和珠儿分离时,海斯特不顾一切地向当权者叫道:“上帝给了我这个孩子,他为了补偿你们从我身上所剥夺去的一切把她给了我……你们不能把她夺去,我情愿死掉。”她发自内心的呐喊,迫使当权者放弃了他们的阴谋。二是当她发现丁梅斯代尔的精神与肉体快要全面崩淡时,她再也不能忍受了,勇敢地激励牧师与她一起出逃,并制定好了计划,但后来终因丁梅斯代尔的死亡而终止。所有的这些,都是海斯特独有的反抗方式。
  
  四、结语
  
  贯穿全书的红色“A”字,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意义。前一半是海斯特罪恶的印记,后一般则是她德行的标记。当“A”字第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作者对这个红字“A”做了一番细致的描绘,那么的雅致与巧夺天工,那么的完美,给海斯特那本来美丽优雅的外表更增添了光彩。这不但是反抗精神的体现,还是对红字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爱情的歌颂。时间慢慢的流逝,在海斯特心中,“A”已不是耻辱的符号,而是爱情的象征和向权贵的反抗标志。
  海斯特以自己的言行最终赢得了人们的谅解和尊重,人们再也没有按照本意来解释她胸前佩带着的那个红“A”字了,即再也不按象征着“通奸”(adultery)的首字母“A”来认定她,反而认定那是“能干”(able)、“慈爱”(affection)的象征。海斯特的形象因此放射异彩,她成了镇上人们特别是妇女们心中圣徒的化身,她所佩带的红字“A”从“通奸”(adultery)走向“升天”(ascending),而最后刻在墓碑上的红字“A”,已不再是她耻辱的记录,而成了她骄傲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霍桑著.熊玉鹏,姚乃强译.红字[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3]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0,(1).
  [4]甘文平.惊奇的回归:《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形象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3,(3).
  [5]张军.论海斯特的反抗精神和与她联系在一起的红色“A”字[J].学术交流,1997,(5).

推荐访问:小议 红字 斯特 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