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词汇空缺|英汉词汇空缺例子

  摘要: “词汇空缺”,即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要“兜圈子”才能表达。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语言与语言之间的隔阂,宗教信仰不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在翻译中我们可以用音译、直译、意译、增词译、加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关键词: 空缺 原因 翻译
  
  英语和汉语反映不同的文化,即各自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民俗、宗教、传统观念以及文学艺术等;同时,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它既是文化的反映,也自成独立的系统。“英汉各自的文化不同,自然影响词语意义的对应”。英语和汉语在词义上有完全对应的情况,更有词义不完全对应和词汇彼此空缺的现象。理论家EO・索罗金等人在论述话语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提出一种“空白”(лакуна)理论,“所谓‘空白’是指源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1]。空缺或空白都指不同语言之间的词语非对应现象。本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词汇空缺的翻译。
  1.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2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词汇空缺
  在我国古代畜牧社会,关于马、牛、羊的词特别丰富。许慎的《说文解字》马部里有20多个词,如白身黑鬣的马叫“骆”、黄色有白斑的马叫“骠”、深黑色马叫“骊”、黑鬣黑尾的马叫“骝”、苍黑杂毛的马叫“骓”、青白杂毛的马叫“骢”等等。[2]相比之下,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自古以来海洋业发达,有关渔业船只的词汇众多,但有关马的词语却不如汉语那样繁多。
  landing一词汉语中缺乏现成的相应表达。目前较流行的译名是:楼梯平台。landing一词还难在其歧义:a.the level space or passage at the top of a set of stairs between two sets of stairs;b.a level space between two sets of stairs.“楼梯平台”的译名无疑体现歧义,寓意亦失之含混。《远东英汉大词典》为landing一词作了注脚式的说明:楼梯顶楼的走廊;楼梯阶梯间的驻脚台。
  1.2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的词汇空缺
  “吃过了吗?”这一常用语积淀于漫长而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形成于广泛而又温饱难求的黎明百姓。在我国吃饭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都是老百姓街谈巷议的一个热点。渐渐地,“吃过了吗?”演变成一种套话,渐渐地,“吃过了吗?”离开了它的本义,而转向一种招呼,一种问候,一种姿态。但是,这种招呼、问候、姿态在英语中却没有,形成了一种空缺。
  1.3宗教信仰不同而造成的词汇空缺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曾一度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宗教已经不只是一种信仰,而逐步形成了一种文化。sheep一词,在西方国家常指“信徒;教友;教区居民”,推演下去,a stray sheep即宗教意义上的sinner(罪人,迷途之人)。这在汉语中就形成了词汇空白。
  1.4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实际上也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它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感情,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据说,在远古时候,没有狗的存在,人类祖先通常把捕猎回来的小狼崽饲养起来,通过不断的驯养就变成了今天的狗。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的差异,东西方人对狗的观念存在着差别,这是因为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中国文化起源于农本[3]。在汉语中狗多带贬义,因为它在汉民族的心目中形象不佳,所以多用来表示否定、贬斥、讨厌、低下等情感。具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1)(诅咒、骂人语)令人讨厌,如:狗地主、汉奸走狗、落水狗、狗头军师、狗胆包天;(2)凶残、凶恶,如:狗急跳墙、狗咬狗、狼心狗肺;(3)龌龊、肮脏、污秽,如:狗屁、狗屎堆、狗嘴吐不出象牙;(4)虚假、伪劣,如:狗皮膏药、挂羊头卖狗肉;(5)势利、目光短浅,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6)惹是生非,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西方人发现经过驯养的狗不仅能帮忙狩猎,还能对主人忠于职守,所以他们对狗怀有特殊的好感,在他们的民族传统观念中,狗甚至还是“人的挚友”。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英语里有些家畜动物及其肉的单词是不同源的,因为当时的日尔曼贵族与当时的英国佃农富贵有别、食物不同。在英语里牛是cattle,牛肉是beef;羊是sheep;羊肉是mutton;猪是pig;猪肉是pork;狗是dog,就没有狗肉这一对应词,由此可见狗在西方民族中的地位。因为西方人一般不吃狗肉,如果有人对他们大谈狗肉如何好吃,他们会目瞪口呆,甚至会发出严正抗议。英国人有养狗的习惯,对狗一般有好感,所以,多数带“狗”的习语通常不带贬义,用其形象比喻人的行为,如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sick as a dog(病得很厉害)。
  2.词汇空缺的翻译
  2.1音译法
  有一些外来词译成汉语后仍然保留原有的读音,如:sofa→沙发,salad→沙拉,gene→基因,Aids→艾滋病。
  2.2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译文的语言(或目的语)与原文的语言(或始发语)常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表达同样的效果。如: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crocodile’s tears→鳄鱼的眼泪。
  英语的某些汉语借词也是采用直译法,如:纸老虎→paper tiger,丢脸→lose face。
  2.3意译法
  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在英汉词汇空缺上我们较多地采取意译法。如:狗头军师→inept advisor,villainous advisor,狗腿子→lackey,henchman,spaniel
  同样的汉语的“吃”的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许多在英语中形成词汇空缺的表达。如:“吃闲饭”→lead a idle li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得开”→be a favorite of,“吃不准”→be not sure。
  2.4增词译法
  所谓增词译法,就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起来,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三方面都对等起来。在英汉的词汇空缺的翻译中,增词译法也是常见的方法。[4]如:
  Those were the 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like Aaron’s rod,with flowers.”后来就是这些词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就像《圣经》上说的“亚伦的仗开了花”一样。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The wit of three cobblers combined surpasses that of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通过增加词语提供了背景知识也表达了原文的内涵意义,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2.5加注法
  上文介绍了多种情况造成了英汉词汇空缺,在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加注的方法,使译文与原文对等,并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接受。如:
  大门上挂了白布球,新贴的厅联都用白纸糊了,合城伸衿都来吊唁。(《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册第54页)
  Balls of white cloth were hung over the front gate,and the new scrolls in the halls were pasted over with white paper.All the local gentry came to offer their condolences.(The Scholars,Chap.4,P40)Notes:White used to be the colour used in Mourning in China.
  (2)汤知县……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册第63页)
  Magistrate Tang...praised FanChin’s essay and asked,“Why did you not sit for the higher examination?”“My mother has died,”FanChin explained,“and I am in mourning.”(The Scholars,Chap,4,p.48)Notes:For three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either parent a man had to observe mourning.During this period an official must retire from office,and a scholar could not take examinations.
  译文(1)大门上挂白布球是表示这家死了人,另外在灵堂上还有挂白幛的习俗。英美人则无此习俗。
  译文(2)中范进因其母亡故而不能参加会试,在英美国家也无此制度。因此,为了帮助英美读者理解,译文采取加注法作解释说明。
  词汇的空缺现象,不可小视。词汇空缺的研究,能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学习兴趣,磨练语言的敏感性。同样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也能提高我们的语言分析能力。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之间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的阐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和他们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而这一现象又往往造成翻译的困难。好的译文应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原文,贴近原文并不是指拘泥于原文语言逐词硬译,而是指能表达出来原文蕴含的信息量,表达出原文的文化意义、修辞风格和神韵。为此目的可采取不同的译法,在翻译过程中应对不同译法进行比较,以定取舍。
  
  参考文献:
  [1]王秉钦.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李文中.语言的委婉与粗鄙[J].外语学刊,1993,(4):51-55.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浅析 英汉 空缺 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