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课程目标 实施有效教学: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吃透课程目标,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一、教学设计要依据目标性   
  1.全面理解课程目标,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目标纵向分三个层次:总体目标,统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向和总要求;具体目标,规定特定课程内容的教学主题和具体要求;主题目标,规定主题内容的特有价值和教学要求。横向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纵向、横向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
  2.贯彻实施课程目标,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唯有如此,才能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强教学目标达成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着力点从传统的知识习得、技能的训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
  
  二、内容选择要符合科学性
  
  1.认清内容标准的行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的表现,表达了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新课程标准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
  2.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中有些教学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要突破这些难点,科学说明这些难题,教师必须科学驾驭新课程,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在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增补或删减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可挖掘的学习材料,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策略要富于灵活性
  
  1.实施有效教学行为。
  应坚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状况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改善方法,使教材内容为学生理解内化,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意义。
  2.高度重视活动教学。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应多给学生活动的余地,提倡学生交流讨论,提倡学生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从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应发挥诱导、疏导、引导、指导等“主导”作用,善于评点学生有价值的创新观点和看法,并及时向外扩展、延伸具有科学价值的观点,以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采用灵活教学方法。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及教材的呈现方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要突出互动性
  
  1.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性。
  一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要创设充满趣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生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形式。
  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生生互动最典型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其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学生以成对或成组的方式共同学习、相互帮助。
  
  五、教学空间要具有开放性
  
  1.开放课程目标,创设学生的发展空间。
  一是基础目标,即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双基教学目标;二是弹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三是发展目标,即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目标的落实。
  2.开放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它并非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要用开放的眼光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做到“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打通教材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生活等热点、焦点问题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从教材扩展到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3.开放教学方法,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
  教学既要有预设,更要有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互动都可能生成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获得较为充分的参与机会,体验更能丰富多彩,而那些与它不同的体验恰恰就是学生个性的彰显。教学中,教师通过开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活动,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展示个性的选择,也为他们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六、教学评价要体现发展性
  
  1.完善评价的主要内容。
  在知识掌握方面既包括课程标准规定的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在能力发展方面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的考评,又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只有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才有可能保持教学评价的全面正确性。
  2.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
  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应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这些要求为教学评价提供了质的规定性,使教学评价有了明确的依据。
  3.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业绩的评判应依具体学生、具体表现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依学生付出努力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采取灵活的方式,如观察法、活动法、测验法、学生自我评价法、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等。

推荐访问:吃透 课程目标 实施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