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集.txt_从《套中人》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 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本文以他的《套中人》为例,探讨了他短篇小说的一些艺术特色。   关键词: 契诃夫 短篇小说 套中人 艺术特色
  
  才华横溢的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作家,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契诃夫来自下层社会,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始终坚持民主主义立场,揭露、嘲讽俄国社会的丑恶现象,对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光辉而坎坷的一生中,写下近四百五十篇中、短篇小说。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下面就他的优秀短篇小说《套中人》来探讨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生活常见的人和事中取材,看似信手拈来,但通过微不足道的平凡生活琐事,却常常反映出带有本质性的社会问题,收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他特别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用心去体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后才动笔。因此习以为常的小事只要进入他的作品,就会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讽刺史诗。他的小说《套中人》成功地地塑造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出色的人物形象――别里科夫,一所中学的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一出场,给人的感觉确实普通、渺小,而且胆怯、怕惊吓,就像一个体弱多病的怪人――晴天带雨伞,耳朵塞棉花,把脸也躲藏在竖起的大衣领里,“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然而不止如此,他还要把他的思想藏在“套子“里,这个“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压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赞同政府禁止的一切言行,对当局批准开的“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都认为其中也应该禁止点什么,他老是一个劲地嚷着:“千万别闹出乱子啊!”但是问题远不止此,他还要用“套子”去要挟别人。社会上或学校里了发生事,或者有人一冒犯了他奉为神明的“当局”和上司,这位成天龟缩在硬壳里的蜗牛便会一反常态,勇敢地露出凶相来,要挟别人同意他的主张,否则就以“向上级报告”相威胁。由于他的存在,“教师们都怕他”,压得“透不出气”,发生一点事也怕“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令大家看见他都害怕。契诃夫在短短的篇幅里,通过这一平凡小人物的言语和行动,以讽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小说的深刻意义不仅在于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个成功的典型,而且还在于借助他,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停滞、沉闷和黑暗,并且借小说中那个讲故事人的口以“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的沉痛呼喊,表达出作者对那个不合理制度的全面否定和摧毁它的愿望。
  
  二、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小说《套中人》在结构上,作者便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方式。主要故事情节是以作品中人物亲谈的方式叙述出来的。契诃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讲故事的行为及内容,叙事清晰、秩序井然。小说是从一个月夜两位打猎朋友的聊天开始的,他们本是海阔天空地闲聊,殊不知别里科夫的故事,引起了他们的感慨和深思。开始的轻松宁静和别里科夫的故事的沉闷气氛形成了一种反差,接着又引出了一段皎洁恬静的月色的描绘。这又和别里科夫的故事形成一种反差:大自然是宁静美好的,现实生活又是那么黑暗污浊。于是在那个月夜里,布尔金和伊凡・伊凡内奇两个人浮想联翩,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套子。作品最后写到伊凡・伊凡内奇再也不能入睡了,他站了起来,坐到门外,点上了烟斗。也许他想到: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小说的这个结尾也耐人寻味。整篇小说结构自然、巧妙。
  小说通过这个“套中人”别里科无的刻画向我们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别里科夫并不是达官贵人,他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而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他在生活中是无足轻重的人物,怎能“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文中还谈道,别里科夫的死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可一个礼拜过后生活又恢复旧貌,因为“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也许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在作者的笔下,别里科夫已不再是作为单个的人,而是“这类人”,是作为知识界和社会上的一种典型,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害怕他,其实是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的俄国,亚历山大三世实行恐怖统治,在俄罗斯大地上警探密布,告密诬陷之风盛行,在社会上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作品通过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将批判锋芒直指扼杀一切生机的沙皇专制制度。通过别里科夫,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当时丑陋的社会生活画卷。
  
  三、幽默讽刺,含蓄冷峻
  
  契诃夫的创作基本上倾向于批判现实主义,他善于透过平凡的日常生活揭示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主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多采用幽默这一艺术手法来嘲讽丑恶的社会现实,形成他创作上的一种风格:幽默讽刺。小说《套中人》颇能看出这一特色。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取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小说开头对别里科夫的肖像和生活习惯是这样写的:“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革、带上雨伞,面且一定要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用套子包好,表也是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连削铅笔的小折刀也是装在套子里”,写别里科夫的丑态,说别里科夫的“那张小脸像黄鼠狼的脸”,还“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等。这些描写近乎夸张,然而契诃夫就是用这种幽默的笔调刻写了这样一个为扼杀一切新事物,不惜使用盯梢、告密等卑鄙手段,搞得全城都怕他的小人形象,呼吁人们起来改变这个窒息创造精神的社会。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契诃夫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说:“人可以为自己的小说哭泣、呻吟,可以和自己的主人公一起痛苦,可是这应该做得让读者看不出才对。态度越客观,所产生的印象就越有力,如果我加进主观的成分,形象就会模糊,我写的时候,充分相信读者,认定小说里所缺的主观成分,读者自己会加进去。”契诃夫在写作时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套中人》就是以两个打猎人在聊天时的口吻道出的故事,丝毫没添加作者的感情。契诃夫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是一种纯粹俄国式的幽默,冷峻而含蓄,是通过生动冼炼和圆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幽默,其结果是幽默更加风趣俏皮,讽刺更加尖锐有力,而被讽刺的对象,则更显得滑稽、荒唐、富有形象性。《套中人》中写到别里科夫见到漫画,“他脸色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从事后他对柯瓦连科的解释看,他认为挽着未婚妻散步不是正人君子所为,见到未婚妻骑车,他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第二天“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他对柯瓦连科说:“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从对别里科夫 “身材矮小,脊背拱起,看上去好像刚用钳子把他从家里夹来的一样”的形象描写,让读者自己读出了一个被黑暗的反动统治和正在展开的社会斗争吓破了胆的知识分子。
  契诃夫很多作品就是这样,显得冷静客观,小说的语调平静,语言简洁、平实,不露笑的痕迹,因而使契诃夫的幽默表现出冷峻的特点。
  契诃夫小说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而以揭示深藏在生活中的悲剧因素取胜。因此,读他的作品,不能只为故事情节所吸引,更应体会这些事所折射出来的东西。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所具有的浓郁深厚的感人魅力。不论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还是精谨完整的结构艺术,抑或深刻透辟的思想内涵,都无愧他那“短篇小说大师”的美誉。
  
  参考文献:
  [1]吴静萍.试论契诃夫小说的艺术特色[J].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03期.
  [2]尚觉民.以“含泪的笑”再现人生――契诃夫短篇小说幽默与讽刺的艺术特色[J].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3]黄捷.浅谈契诃夫小说的讽刺艺术[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谭绍凯主编.外国文学新编.重庆出版社,1990年10月.
  [5]赵大鹏主编.语文.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

推荐访问:套中人 短篇小说 特色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