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四川凉山彝族民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bfys/bfys201802/bfys2018026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bfys/bfys201802/bfys20180265-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bfys/bfys201802/bfys20180265-3-l.jpg
  【摘要】本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理念,选用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种杉树》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彝族母语”“本土化内容”“民族化角色”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希望以此推动我国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本土化”教学进程。
  【关键词】种杉树;本土化;彝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文化”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其中重要一点是,强调从本土文化出发,即在教学中融入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等,通过说、唱、奏、动、听、游戏等方式探究、表现和创造艺术。 本文选取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种杉树》,将奥尔夫的“本土文化”音乐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首先,以学生为本,从民族地区的生活案例引入,然后根据彝族传统乐器口弦自制乐器。最后,用彝族母语的方式学习歌曲,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种杉树》设计理念
  本文遵循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第一,從身体的方式感知和体验音乐,抓住音乐旋律动机(6-6|5- -|),逐步地“卡农式二声部”旋律模进。第二,综合运用音乐各要素,并通过语言、舞蹈、美术、歌唱、戏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学习。第三,以“彝族母语”的方式贯穿全曲学习。第四,遵循 “声景情”教学模式,通过“声——劳动的歌唱,景——劳动场景,情——喜爱歌曲”来表现歌曲。
  三、《种杉树》民歌分析
  《种杉树》是彝族雷波县儿歌,歌曲为五声徵调式,有四个乐句,歌词以“牛牛尼”贯穿于音乐中,表达亲切的口语叹词。歌曲源自彝族民间故事。
  四、《种杉树》教学设计五、结语
  本文通过《种杉树》课例研究,探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音乐课程, 丰富拓展艺术教育教学方式,为促进更多具有浓郁地方民族艺术文化特色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形成提供方向。
  作者简介:皮欢(1982—),女,四川音乐学院教师,博士在读,助理研究员;何国英,女,成都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音乐教师。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6年度规划项目《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C16C039)。

推荐访问:彝族 民歌 教育理念 研究 奥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