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设计思想政治课有效作业之若干策略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学科技能、培养学科素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业的有效与否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育功能的实现。本文试图从分析无效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表现入手阐释设计有效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若干策略。
  一、无效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表现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学科技能、培养学科素养、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作业的无效状态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对作业缺乏整体设计,以至于学生的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无所适从;2.作业设计缺乏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有的过难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有的过易无谓地浪费学生的时间,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逐渐降低;3.教师对作业评价的方式一成不变,使学生无法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种作业的无效状态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益,也严重压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思想政治课作业的重要性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巩固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科素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作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思想政治课作业有效与否关系到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政治学科素养的提升、政治学科技能的培养、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关系到教师对自身教学情况的反思、教学技能的提升,进而关系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和发展前景。
  三、设计有效思想政治课作业之若干策略
  1.以整体设计构建体系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总结反思、检测评价等基本环节。深化教学改革,不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不只是研究教学方法,更必须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益。思想政治课作业无论是一个模块、一个单元、一个框题还是一个知识点,从理论上来说都由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构成,这三个环节应当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各有侧重。课前要求学生预先做什么、思考什么?课堂上学生要探究什么、获得什么?课后学生要巩固什么、反思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要研究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中的不同特点,更要研究不同阶段作业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区别,还要研究如何对所教内容作整体性设计,并在实践中做出有效安排。譬如某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消费心理面面观》一课时,课前布置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不同观点组成学习小组,准备中学生名牌消费的有关资料。课堂采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经济、道德、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角度进行辩论,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辩论中碰撞。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主题为“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的政治小论文。这样围绕“消费心理”,学生从课前到课堂到课后形成了完整的学习体系,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更是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这样的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整地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值得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习。
  2.以掌握学情激发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这一原则,掌握学情是教师进行科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前提。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更是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他认为,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已有水平,这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无需教师的指导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这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能获得的潜力。从已有水平到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学生享受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课作业只有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譬如在组织“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框题的教学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这一观点论述简单而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也常常为此苦恼。为此,某位教师利用学生
  习和生活中激烈的竞争和相对沉重的压力,以至于他们的心理负荷远远超过其年龄所能承受的范围;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心理反应快、变化多,很容易做出格的事情。所以如何培养中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也是我们政治教师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复杂的环境中,由于青少年学生的社会知觉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因而很难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学生健全的人格表现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修养和丰富的个性心理倾向。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教育学生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让学生明确自己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要符合社会规范,而且能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他人有责任心,对自己有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忍受能力。

推荐访问:作业 政治课 试论 设计思想 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