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向度


  [摘要]当代高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授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任务,同时也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从育人出发,通过教书和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教书中育人,将育人渗透于教书中。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向度就在于坚持德育为先,把“学会做人”作为教学育人的自觉担当;知行并进,使学生在获取技能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强调德高为范,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师 教书育人 价值向度
  [作者简介]程莉(1978-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职教育。(江苏 南通 226007)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9-0051-02
  
  高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唯一任务,还是以道德教育为首?尽管在理论上不存在争论,但在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忽视思想道德教育、轻视人格培养、藐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问题。许多高职教师只教书不育人、重技能轻德育的情况一直存在,这影响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的实现。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言,高素质是第一位的,高技能是第二位的;对于高职教师的教学而言,育人、思想品德培育、职业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教书、职业技能训练是第二位的。要把它们融为一体,即从育人出发,通过教书和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教书中育人,教书不忘育人;育人渗透于教书中,育人不游离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之外。因此,高职教师就应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其坚定不移的价值向度。
  
  一、德育为先,高职教师应把“学会做人”作为教书育人的自觉担当
  
  高职生是高职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受众体。高职生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高职生能否成长成才的核心。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对高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本质上就是培育高职生成长成才,同时也是高职教师的关键职责。要加强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当代高职生在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获取轻付出,缺乏奉献思想。有些学生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将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无任何感恩之心;在获取的同时,吝啬付出,漠视他人疾苦,不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他人。
  二是重个人轻集体,缺乏责任意识。有些学生个人利益至上,集体意识淡漠,从自己利益出发,很少考虑集体的需要。既没有将个人融入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的意识;也没有参与集体活动、履行个人责任的行动。
  三是重功利轻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少数学生学习目的商业化、学习态度功利化。缺乏为服务国家和社会、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而学习的理想,将上大学作为获取更多物质利益的手段。四是重享乐轻奋斗,缺乏吃苦精神。少数学生将个人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价值观错位,以不劳而获为荣,平时养尊处优,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心理承受力差,一遇挫折往往自暴自弃,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要改变这一现状,高职教师应清楚地找准自身的价值定位和学生思想教育的立足点,做好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来说,高职教师应做到:
  第一,以身作则,以高尚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要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高职教育者的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必定会对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二,开拓思路,用科学方法促进优良习惯养成。由于素质教育的缺位,有些高职生疏于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高职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开拓思路,积极采用引导式、实践型的教育方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入手,激发人生动力,昂扬求知激情,进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三,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思辨的方法。高职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们明确自己所肩负的时代重任,学会观察社会、分析形势、考量矛盾、正确思辨的科学方法,并通过社会实践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群众的情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知行并进,高职教师应使学生在获取技能中提高素质
  
  高职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换句话说,高职教育具有富于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长期以来,受落后的教学模式制约,高职教育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理论与实践脱节、适用性不强、教育效果不佳等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知识灌输的多,授之以渔的少。教师在教学中机械地按照课本内容上课,简单采用灌输教育的方法,学科式教学的痕迹浓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知识获取方法的指导、创新意识的培育。二是纸上谈兵的多,真刀实枪的少。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接受教育,即在传统的课堂里、按照先理论后实验的老套路学习和训练,而没有按照现代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创新模式实施学做合一。三是嘴上动弹的多,边讲边练的少。少数教师习惯于动嘴不动手,只是依靠嘴巴上的功夫,而缺乏现场操作、解决现场问题的本领和意识,懒于在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任务中与学生一起解决真实工作“障碍”,惰于边讲边练、示范操作。这就导致学生轻视实践、轻视劳动、轻视第一线等问题的出现。从思想认识层面,远离社会现实和行业、企业、职业实际,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实问题;从方法论层面,造成知行脱节,形成“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眼高手低;从情感层面,对企业、员工、各项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缺乏感情认同;从道德层面,缺乏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从而缺乏职业荣誉、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情感、职业理想等。
  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有效实现方式,使学生在获取技能的教学活动中提升素质。
  第一,高职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自觉性。“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客观要求,必然地体现在自身的学习范式上,不能在书斋中捣鼓机床、在教案里纺纱织布、在黑板上量体裁衣,只能动口不会动手的专业教师在高职院校里是难有立足之地的。这样既不能使教师自己获得真正的岗位操作技能、演示技能,又不能使学生掌握生存本领、提高竞争能力。而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直奔就业主题,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实际实在,学习方式必须真刀真枪,学习环境必须实情实景。”①由此,在让学生学会真实技能的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竞争观念、合作观念、创新观念,特别是教育学生在知、情、意、行上下工夫。把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等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知识点的设计和讲解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师应该花大气力研究如何紧密联系理论进行实践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如何营造接近现实的实践情境,并最终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掌握。
  第二,高职教师必须在工学结合中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态度。“‘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联合学校、企业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适用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职业精神,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践行职业精神。”②高职教师要充分利用企业这一实践平台,积极推进学生在企业中的学习、实训。要杜绝学生将实习活动看做是走过场的想法,帮助学生通过实习融入企业、学会工作,确保在实习中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提高,并不应该简单地局限于劳动技能的提高,更应该是观念的进步,对劳动的认同,对职业技能、职业责任、职业情感等因素的深入理解。

推荐访问:教书育人 高职 价值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