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构建


  摘 要: 生活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可以从高职学生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实训实习三个维度构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關键词: 生活教育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模式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其丰富的教育理论中,生活教育理论最能体现其个人的教育风格,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核心,贯穿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始终。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与职业素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教育的本质抓住了职业素养教育的源头,生活教育的外延拓展了职业素养教育的范围,生活教育的方法契合了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生活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1]。
  职业素养教育应始于生活,其实,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身就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生活教育理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从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和实训实习三方面进行。
  一、校园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阐释,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关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陶行知认为,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源于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生活是学生大学期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素养教育应该抓住的主要环节。
  校园生活内容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1.学业规划。一般高职院校都会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学业规划教育,在校期间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会讲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这些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入职后的职业规划意识。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许多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科学艺术的班级管理对学生优秀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班委选举、贫困生评定、评奖评优的公平公正有助于学生办事公道职业道德的养成;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同学之间体谅关心、组织周密的集体活动等有助于提升学生入职后的人际沟通能力。学生入职若干年后,往往以班级聚会的形式再见大学同学,聚会时畅谈的内容总会提及在校时期的人和事对于自己的影响。因此,认真对待班级管理工作,艺术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具有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良好班风,利用班级的力量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应该特别关注的途径。
  3.专业教学。某些人认为专业教学工作只负责专业技能的传授,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师无关,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职业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不能割裂的。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例如向学生传达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该门课程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恰当的时机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培养不仅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队伍,专业教师也要纳入职业素养教育队伍的行列。在专业教学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会让学生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知。
  4.集体活动。以系部、班级、宿舍、社团等为单位的竞赛、聚会、郊游等集体活动是学生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而且是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组织安排好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现集体的力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对于学生入职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大有裨益。
  5.主题教育。各级各类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途径。例如诚信考试、诚信还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社交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知晓基本的职业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知识,有助于他们入职后形成健康的职业心理。大学期间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主题教育活动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比较有针对性的方法。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很显著。
  6.竞赛评比。各级各类的竞赛和评比活动不仅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平台,还是很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各种不同主题的竞赛评比会提升学生对于主题的关注度。例如创意创业大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入职后创新精神的形成;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入职后良好交流沟通能力的形成。此外,认真安排好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竞赛和评比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有助于学生入职后良性竞争意识和办事公道职业道德的形成。
  7.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指导公共课如《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公选课及学生工作部门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直接指向学生的择业和职场生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职业素养教育最直接的途径。无论是课程、班会、活动等就业指导形式都可以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礼仪等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贯穿其中。
  二、社会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指出了生活教育的外延,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囿于学校,而是整个社会,社会既是生活的场所,又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反对脱离生活、脱离民众的封闭式的“小众教育”,主张创立学校与社会相通的开放式的“大众教育”。他认为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3]。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都是“95后”,他们思维灵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发展、便捷的交通为他们认识校园以外的事物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学生把生活的视野不仅局限于校园,更扩展到社会。志愿服务、假期社会实践都是他们经常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他们直接接触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参与各行业的职业活动,对职业素养有切身的体会。对于社会实践,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答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推荐访问:素养 高职 培养模式 构建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