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经济民主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着力点


  摘要:在西方现代企业管理中,经济民主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管理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经济民主都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有效协调功能、利益共享功能和利益边界界定功能。我国国有企业在实行经济民主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通过加强经济民主的制度建设,在三方面有所突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协调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企业管理层面发挥经济民主的作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关键词:经济民主;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7-0035-04
  
  在西方现代企业管理中,经济民主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管理原则。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德国的“共同决策制度”、日本的“团队生产”等经济民主的具体形式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它们在协调企业内部劳资关系、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经济民主不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更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之一。
  
  一、企业经济民主的内涵及功能
  
  对经济民主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有学者认为,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在经济领域的延伸。也有学者认为,经济民主是独立于政治民主的一个范畴,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认为,经济民主是一个与政治民主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范畴。从经济民主的产生来看,它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及现代企业兴起后出现的,比起源于古希腊的政治民主制度显然要晚得多,但经济民主在自由、平等理念和民主参与方式等方面无疑又受到政治民主的影响。从经济民主的内容看,它既包括宏观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微观方面的内容。“在宏观上,经济民主旨在将现代民主国家的理论原则‘人民主权’贯彻到经济领域,使各项经济制度安排依据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建立和调整。在微观上,经济民主旨在促进企业内部贯彻后福特主义的民主管理,依靠劳动者的创造性来达到经济效率的提高。”这表明,经济民主在微观领域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本文的主题是阐释经济民主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所以研究范围限制在微观领域。从企业的视角看,经济民主反映的是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其实质是通过市场主体自主决策、平等参与与利益共享,来调动企业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由于企业是有特定产权关系的经济组织,所以企业内部的经济民主也分为不同层次:第一层次的经济民主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民主。这种民主形式的组织结构就是现代公司中的法人治理结构,它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边界。第二层次的经济民主是管理层与工人之间的民主。在企业中,这一层次的民主主要是通过让工人适当参与管理或适当的利润分享,来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经济民主在本质上是通过一定的契约制度安排来协调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所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经济民主都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有效协调功能。企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企业内部分工的实质是通过协作来提高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工场手工业分工的前提是资本家对于只是作为他所拥有的总机构的各个肢体的人们享有绝对的权威。”它表明了利用组织权威进行利益协调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正是企业管理的本质。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他指出:“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所必需的,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他明确指出,即使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企业内部,只要存在分工,生产组织权威就不会消失,只会改变存在的形式。可见,经济民主实质上就是通过民主形式来协调企业内部分工中的各种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利益共享功能。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在企业组织中,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他们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这会导致企业内部利益的冲突。协调利益冲突既可以采用专制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民主的方法。专制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约束机制,控制人们不要做出对企业不利的行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相对立,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利益协调的民主机制主要是通过设计激励机制,使人们有动力去做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这种方式实质是通过一定的利益纽带,使企业内部成员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使他们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三是利益边界界定功能。确立利益共享机制有一个前提,就是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边界是清晰的。利益边界的确立方式可以是专制的方式,也就是所有者或管理者凭借手中的组织权威,直接确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边界。这种形式能避免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讨价还价,从而节约交易费用,但却难以达到通过利益共享来调动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标。另一种形式就是利用经济民主方式,通过民主协商机制,把资本所有者利益与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利益有机结合,通过共同协商来确立合理的利益边界。这种形式有利于照顾各方利益关系,虽然可能增加交易费用,但由于它能明确界定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边界,调动利益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抵消交易成本,因此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为企业内部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民主奠定了制度性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的基础,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进行社会劳动。这就是19世纪的伟大经济运用所追求的人道目标。”马克思这里所说的“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各联合体”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通过民主形式完全实现自我管理。之所以国有企业在实行经济民主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优势,是因为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它消除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使劳动群众不仅成为生产的主体,而且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群众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使劳动者能更加自觉地把自身利益与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在生产关系的本质层面,我国国有企业比资本主义企业在实行经济民主方面具有更大的制度优势,但这种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借助市场契约关系来实现的,这使国有企业所反映的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一方面,国

推荐访问:着力点 国有企业改革 民主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