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摘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必修理论课。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僵化,存在严重脱离实践的状况。因此。必须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条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132-03
  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修理论课。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僵化单一,存在严重脱离实践的状况,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厌烦和怠倦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必须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的必要性
  (一)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任何经济实体及管理部门都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全新劳动者,而且我国大学生又面临着就业竞争的重大压力。据第六届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比10年前增加了近1亿人,中国未来适龄劳动力资源稳定在9亿人左右。世界经济发展及国内就业压力,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再不能局限于课堂内,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开拓思路,在认识社会的实践中提高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适应社会选择的需要
  在当代西方高等教育中,比较重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坚持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环节,真正培养出了一批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如美国纽卡斯尔大学,它的办学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用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习的理论得到提高和升华。由此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管理人才和实业家。我们要吸取成功经验,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大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是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理论教学课堂中,使大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而理论灌输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认识社会并指导自己行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而社会实践正是使理论指导实践并得以升华的关键环节。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实际,把理论束之高阁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因而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必须把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为一体,在实践中使大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运用和透彻理解,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尚无切实可行的健全的教学模式,国内教育界对该问题也作了多年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缺乏具有长期性实效性的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仍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传统单一的课堂理论灌输,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现代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和掌握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推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网络文化迅速发展和蔓延的大环境下,每个学生都精通并掌握获取先进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况且每天都在随时更新。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还延续以往教师课堂讲授的传统说教方式,难以摆脱呆板空洞的弊端,使学生深感疲惫,无动力,再科学的理论也无法接受。理论教学“一言堂”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必须创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更生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性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实践。邓小平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國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他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没有把实践教学编入教学计划,没有把与课程相关联的社会实践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给予系统规划和设计,影响了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基本特征即实践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等内容。这些基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些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二次飞跃,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理论不断创新,而且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要使大学生对理论真正理解,只有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在对社会的调查了解中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认识,为提高理论水平奠定基础条件。
  (三)实践教学基础建设薄弱,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高校公共课理论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必须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比较薄弱,从学校角度看,主要因素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只注重专业课实践基地建设,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从教师角度看,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学校大力支持,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讲好理论课就尽到责任了,因而,在上推下靠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仅局限于课堂上,难以走进社会,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也只能束缚在教室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难以落到实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每一堂课都是由二级学院的多个专业小班组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涉及经费,二级学院不愿承担,而学校又不能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带领学生去农村、工厂等社会调查难以落到实处。在学校建设经费紧缺的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受到严重束缚,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难以改变。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相结合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