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研究生思政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教社科〔2010〕2号文件中提出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政课课程设置调整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0方案)。一方面,新方案更具时代性和实践性,自2011年秋季普遍实施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逐步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丰富,逐渐达到“步步高、步步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另一方面,在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研究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不理想、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1.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门帮助大学生和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渠道。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201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领导干部上讲台,可发挥在政治、阅历方面的优势,讓高校学生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今年,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提出高校思政课要在“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并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足以可见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1.2 “互联网+”时代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教师。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有着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渠道,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信息流也从之前一元的、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单向输出,逐步变为多元的、开放式的、去中心化的双向模式,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幅下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和重新定位。
  1.3 90后群体特征给研究生思政课带来的挑战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他们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中国社会结构逐步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解放,特殊的物质水平、成长环境和个体经历等,塑造了90群体独特的思想特点。90后群体成长于开放的网络化时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更加立体、开放和包容,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评价也展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很多问题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追求也逐渐多元化。他们追求个性,不喜欢随波逐流,“对于说教式、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抱有明显的反感和不接受的态度”,觉得思政课教育过于形式化、索然无味。2010年之后,90后群体逐步登上了研究生的舞台,要做好90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必须采取更加符合这一群体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过程。
  2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研究生积极性不够高。不少研究生认为研究生阶段主要是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主观上对思政课消极对待,认为思政课教师只是一味地理论说教和宣传。再加上有部分教学内容和本科阶段有交叉,研究生没有特别强的学习欲望,甚至有的研究生上思政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学位学分,这就造成了研究生在思政课课堂上要么看专业课、英语等与课堂无关的书,或者就是玩手机、打瞌睡等消极行为。
  第二,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严重。目前来看,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很多高校还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少则一百五十人左右,多则达到两百多名研究生同时上课,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虽然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专题教学,聘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对各个专题讲解,但还有不少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同一门思政课程往往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也由同一个教师完成,容易造成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严重影响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甚至导致研究生产生了抵触和反感的消极情绪。
  第三,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指导来进行,但教学大纲内容的时效性有时也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比如重大会议的精神,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等,如果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就会出现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脱节的现象。
  第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不够科学,之前往往采用小论文加期末考试的方式,随着平时成绩比重的加大,课程的过程考核变得更加重要,有的也加入了课堂专题讨论、课堂提问、社会实践等环节,但不少还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改进,评价和考核的结果基本上是人人都能通过考核,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主观上不重视,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课教学 研究生 思想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