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探析


  摘 要: 早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全球化”这个词语,但全球化思想却早就蕴含在马克思、恩格斯为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有关各国的政论性文章中。如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方式规律和危机普遍性的考察分析;对资本主义国家内政外交政策的无情揭露批判;高度评价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捍卫被压迫民族的合法权益;提升并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社会革命思想等内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对高校培养大学生全球化意识、国际化思维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思想; 《纽约每日论坛报》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3.021
  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其影响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广泛而深刻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个词语,但全球化思想却早就蕴含于他们发表在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上的有关各国的政论性文章中。这些文章明确提出并深入研究了全球化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思想。“世界历史”概念和当前的“全球化”概念虽然在时间上相差百余年,但二者在本质范畴上大致相近。该文本最先论述了全球化的基本思想,探讨了全球化问题的根源核心。这一“世界历史”的思想随后在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得到进一步发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世界交往日益扩大。“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1]88他们通过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和前提条件等因素的研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的发端。
  一、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延展细化的背景分析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资本的发展促使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紧密。1825年自英国发生世界首次经济危机以来,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经济危机爆发促使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在国内采取延长工人工作日等方式剥削工人,在世界上则不断扩大殖民地和推行不平等贸易,对殖民地国家进行压榨剥夺,进而引起国内工人要求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的工人运动和广大殖民地国家的反抗压迫剥削运动。1851年至1862年,正是欧洲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时期。这些国内外事件的普遍发生,促使马克思通过经济眼光分析政治问题并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危机的普遍性发生为线索进行深刻分析。当时马克思生活非常拮据,出于谋生的迫切需要和借机向公众阐明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等多重因素推动下,马克思、恩格斯自1851年后的十年间,以《纽约每日论坛报》为阵地,撰写时评和政论文章500多篇(均以马克思的名义寄出,包括部分未被采用稿件)。《纽约每日论坛报》是由贺莱士·格里利于1841年创办的以宣扬空想社会主义、开发美国西部和反对奴隶制的宣传等社会改革运动著称的商业性报纸。马克思、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所发的系列文章中,其思想内容既具世界眼光的宏大视野,又有对具体事件梳理把握的深刻洞悉,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有机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与殖民地扩张实际的深入探究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和他们对华贸易的压榨行为进行了无情揭露,并声援被压迫国家和附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讨论国际政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暴力革命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或主张,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的延展细化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透过经济危机发生的普遍性来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1857年,西欧和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同时陷入了在亚洲的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大规模的民族反抗战争。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世界上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及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经验,通过科学分析和严密论证得出,危机的普遍发生势必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进而引起社会革命的发生。1857年11月~1858年2月期间,马克思发表了《一八四四年的英格兰银行法和英国的金融危机》、《英国的贸易危机》、《法国的经济危机》、《欧洲的金融危机》等文章,分析论述了欧美各国经济危机的性质、特点以及危机的根源,并形成一些理论概括。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马克思通过全面了解世界工业和贸易的状况,深入研究世界出口和进口的比值,仔细考察作为世界金融市场中心的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的变动,经常观察成为欧洲投机狂热中心的巴黎证券交易所的有价证券行情的涨落,探究黄金比白银贬值以及白银在19世纪50年代从欧洲流往亚洲的原因。这一切使马克思能够早在危机前的扩张时期就完全准确地预见到普遍危机的必然性,而且还预见到其发展的特殊性。这次经济危机在欧美各国普遍发生,马克思对一些主要国家经济危机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他指出英国是这次经济危机的中心,危机的进程是从工业危机发展到商业危机,其《英国的贸易危机》一文就是关于这一危机观点的主要体现。他进而通过考察分析得出:“欧洲危机的中心至今仍然是英国,但是在英国,正如我们所预见到的,危机的性质已有所改变。如果说,大不列颠对我们在美国出现的崩溃的反应最初表现为金融恐慌,随之是产品市场普遍萧条,最后才出现制造业的衰退,如今则最上面是工业危机,最下面才是金融的困境。”[2]501关于路易·波拿巴统治下的法国情形,马克思在《法国的危机》中写道:“普遍危机甚至在目前阶段也已经影响了法国,其表现形式是同它与美国、英国和汉撒各城市的贸易关系相适应的,即表现为慢性衰退。”[2]515马克思透过人们认为普遍一致的危机表象,通过科学分析,发现了危机在各国表现的差异性特征。

推荐访问:探析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