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事件与戊戌变法


  1894年甲午战后,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维新选择,然而由于实实在在的危机深深刺激着,中国朝野在《马关条约》签订后,迅速放弃了先前洋务运动这个“跛足的现代化方案”,转身向东,学习日本,开始了一个维新时代。经过大约两年时间的奋斗,中国面貌可谓焕然一新,大有3年初见成效之气象。然而不到3年,“胶州湾事件”突然发生,不仅破灭了中国3年初见成效的美梦,而且直接引发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使中国政治因此发生根本逆转。
  三国干涉还辽
  胶州湾事件并非突兀而起,实际上是甲午战争,尤其是《马关条约》的后遗症之一。日本的战争目标,当然不是为了使朝鲜脱离中国那样简单,即便此时没有将中国吞并的能力,但日本政界、军界、舆论界几乎一致主张将中国肢解,尽可能多地占据中国土地。日本海军部主张割取台湾全岛,陆军部主张占领辽东半岛,日本政坛对外强硬派主张割取盛京及台湾,改进及革新两党则主张日本占据山东、江苏、福建、广东4省,自由党主张割取吉林、盛京、黑龙江3省及台湾(参见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01页)。
  日本对中国的领土野心引起列强高度关注,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华利益不受损害,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赞成日本对中国的领土野心,所以,他们不能不积极调整在远东的外交政策。
  英国原本是鼓励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国家之一,它试图通过扶植日本,以牵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但是,日本的领土野心已经开始损害英国的在华利益,如果不采取适当步骤制止日本的领土野心,英国就很难维持其在华,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所获得的独占权利。
  俄国与中国有漫长的边界线,它的在华利益主要在中国北部,尤其是东三省。日本对中国大陆特别是东三省、辽东半岛的领土野心极大损害了俄国利益,俄国无法坐视日本在远东的扩张。1895年2月14日,俄国驻日公使明确告诉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日本割取台湾,俄国并不表示异议。但日本若弃岛国之位置,扩张版图于中国大陆,那么俄国将必然反对。4月12日,俄国政府确认保持中国大陆领土现状外交政策原则,决定劝告日本退出辽东半岛,若日本政府拒绝此项劝告,俄国将邀请欧洲列强对日采取一致行动。
  德国早就意识到,当战争结束时,必将出现掠夺领土的可能。但是德国不赞成在这个时候瓜分中国,因为此时瓜分中国,它所得到的份额肯定很少。德国知道,英国也反对于此时瓜分中国。所以,德国的政策是,保持行动的自由,并等待英俄两国间竞争、猜疑。不过,德国政府也一直在考虑,当瓜分不可避免的时候,它应该向中国提出哪些领土要求?德国很早就想在中国海岸建立一个“煤站”,以便它的舰队在巡弋太平洋的时候能够很快获得必要补充。但这个煤站究竟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德国的技术人员对胶州湾、澎湖群岛、台湾、舟山、厦门、烟台、大鹏湾、定海、威海卫、三门湾等处都进行了详尽勘察,各有利弊,难以定夺[参见(英)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57页]。
  俄国为了诱使德国参加对日本干涉,明确向德国表明不反对德国在远东建立一海军基地;而德国为了把俄国注意力引向远东,以減轻德奥东部边境所受压力,因此也极容易认同、支持俄国对日干涉。而法国是俄国在欧洲的盟国,为了自己在欧洲的利益,法国并不愿意看到俄国力量离开欧洲,转向远东,因此它在最初并不赞成俄国对日干涉,而是鼓励俄国在容忍日本侵占中国大陆领土时,趁机在中国或朝鲜索取某些特权作为补偿,而它自己也期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在海南岛旁占领一个小岛作为自己的基地。但在俄国政府执意对日进行干涉时,法国也只好屈从俄国旨意,表示支持俄国在远东的行动。
  德俄法英诸国立场也为中国方面大致了解。1895年2月21日,李鸿章在交卸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来到北京,在此后几天时间里,他除了和光绪帝,以及军机处同僚讨论谈判预案、对策外,更拿出时间、精力与各国公使交涉,寻求帮助。24日,李鸿章前往各国使馆拜访,其实就是想探明各国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出手相助,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出手相助。各国公使在当天的面谈中并没有给予肯定答复,因为他们也要和各自政府沟通商量。当天,李鸿章致电出使英、俄大臣,让他们务必动用一切资源,请求两国设法出手救助中国,遏制日本。
  李鸿章的请求,其实正合乎各国利益和要求,英、法、俄三国密切磋商,至少在2月25日就达成基本共识,表示一旦日本公布了索要价码,而中国政府又感到为难,那么他们就会联手相助,劝告日本。这多少应该有助于中国政府特别是李鸿章重建信心。有了这点信心,中国政府的做法便趋向于积极主动。3月2日,朝廷命出使各大臣向英、俄、法、德递交国书,请求这几个国家务必出面劝说日本公道议和,不要欺人太甚。
  清政府的请求与劝说很快有了回应。3月8日,德国劝说日本不要谋划割让亚洲大陆土地。这个劝说与俄国先前劝说大致相同。13日,英国政府也对中国的请求给予回复,答应将相机劝助中日议和。英国的态度稍显消极,不似德、俄两国那样积极。
  3月19日,李鸿章一行抵达马关;3月30日,中日就停战条款达成协议,第二天即4月1日,日本政府提出媾和条件4大项,即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台湾及澎湖,赔款三万万两,减低子口税等。
  割让辽东半岛问题提出后,理所当然遭到了清政府反对,但日方丝毫不让步。
  虽然中国没有力量在谈判桌上说服日本人,但列强决不希望日本在中国抢占那么多地方。4月8日,俄国正式邀请英德等国共同干预日本对辽东的要求。德国对这个要求欣然答应,而英国则婉拒。俄国再找法国商量,法国同意与俄国等一道劝说日本。
  在获得了德国、法国支持后,俄国政府底气更足,遂于4月11日决定不会允许日本人占有南满,也就是中日间争执的辽东半岛。16日,俄国御前会议决定对日干涉,德皇也在这一天致书俄皇,表示支持其在远东的行动,稍后即训令德国驻华舰队与俄国舰队一致行动。
  三国愿意出面劝阻日本对辽东半岛的割让当然不是无代价的支援中国,而是各有各的想法、目的。法国公使施阿兰于4月13日向总理衙门要求将云南猛乌、乌得划归越南,实际上就是划给法国,因为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德皇于4月16日致信俄皇表示支持俄国在远东行动时,明确表示德国希望在中国得到一个港口。由此就为两年后胶州湾交涉埋下了一个重要伏笔,而胶州湾危机又引发了1898年政治变动。德国坚定支持俄国对日本进行干预,还有另外一个战略考虑,那就是想将俄国势力引向东方,以减弱正在崛起的俄国对德国所形成的巨大压力。至于俄国,它的利益更明显,日本在亚洲大陆每前进一步,都以侵害俄国利益为代价。日本在朝鲜开战后,俄国人就感到了紧张,以为日本踏上大陆,终将侵害其在亚洲的利益,但是俄国此时并不愿帮助中国与日本对打,而是看着中日两国厮杀,等待双方筋疲力尽时,俄国人再适时出手,四两拨千斤。所以,三国同盟虽然在干涉劝阻日本时是一致的,但他们的各自想法也是令中国头痛的一件大事。只是这个头痛并不立马发作,所以中国人还是很乐于甚至很期待接受三国干涉与调停。

推荐访问:胶州湾 戊戌变法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