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摘要:“一带一路”构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一带一路”借助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遗留下的丰富资源,建设性地回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是面对世界发展困境、世界历史力量转移和世界秩序重构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等联通起来,是连接世界多元多样文明的纽带。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也是负责任的参与者和有担当的行动者。追溯“一带一路”产生的历史渊源,阐明互联互通的精神实质,深入挖掘“一带一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对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世界历史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6-0038-06
  “一带一路”构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如果说,始于18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现实的驱动力,那么,资产阶级基于对价值增殖的追逐则潜在地推动着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形成,其结果就是,“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404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客观规律在社会领域发生作用的结果,它突破了民族与地域的局限,使整个人类社会密切联系起来,“世界历史形成后,其社会的深层结构——即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变成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辯证统一。”[2]总之,世界历史的形成和深入发展为“一带一路”构想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一带一路”构想的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构想正是中国在遵循这一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为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它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也是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伟大实践。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个伟大实践,它借助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遗留下的丰富资源,是建设性地回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也是面对世界发展困境、世界历史力量转移和世界秩序重构提出的中国方案。其实,“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物流走廊,更是一种新型的全球合作模式,还是连接起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纽带。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也是负责任的参与者和有担当的行动者。“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为此,应从世界力量转移和全球秩序重组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及其构想[3]。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一带一路”构想的实践意义与世界历史意义;反过来,只有真正理解了世界历史、理解了“一带一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力量转移和全球秩序重构的趋向,开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一、激活历史:追溯“一带一路”产生的历史渊源
  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丝绸之路”这一术语由德国旅行家、科学家、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首次提出。一般认为,丝绸之路是指始于古代中国“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4]。毋庸置疑,西汉张骞为加强中原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搭建了一座稳固的桥梁,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大量传入西方,西方的香料、金银货币等也广泛流入中原,极大地密切了中西方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但考古资料显示,丝绸之路的开辟,“黄河流域与新疆大地的联系,新疆大地与中亚西部地区的往来,时代要远比西汉为早……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至前12世纪,即相当于中国殷商王朝的后期,新疆与黄河流域一带的经济联系,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5]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繁荣均有一个历史过程,前一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系列物质文化财富、社会关系、生产及生活经验等都能够为后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因为契合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资源,因而得到了沿途各国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虽然是由中国倡导,但得到沿线国家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因此,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从历史的高度看,互联互通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人心所向。“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潮流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6]这是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在2015年3月28日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的一段话,它高度概括了丝绸之路精神,并精炼阐述了中国在21世纪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逻辑起点。反思过去,“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这一构想的初步萌芽,到它的正式产生,再到它的实施,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中国对其倾注的热情和心血,也离不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此项构想的关心和支持。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构想一经形成,中国就开始抓紧制定出这一构想的初步实施方案。2014年习近平先后访问了13个周边国家,足迹遍及中亚、东南亚、东北亚、南亚等周边区域,这些访问加快了“一带一路”建设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显然,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倡导“一带一路”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猜疑和诋毁,不少西方媒体宣称“一带一路”是后发国家在崛起中必走的一条称霸道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等,企图在意识形态层面挑起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不满情绪,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推荐访问:历史意义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