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时刻的焦虑与话语空间的对立


  【摘要】从“话语时刻”的概念出发,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选取印度五家主流英文报刊在2017年5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论坛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文本。从“话语-历史”视角分析了印度拒绝参与论坛的原因;从修辞诉诸方面(品格诉诸、情感诉诸、逻辑诉诸)梳理了印度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项目的认知;从话语空间理论的层面展现了印度媒体的三维立体建构,并通过趋近性话语的探究进一步分析了印度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对立认知。这种零和认知模式注定造成印度对历史研判、现状评估与未来预期的混淆和错位。
  【关键词】“话语-历史”视角;话语时刻;修辞诉诸;话语空间;趋近性话语;认知研究
  一、引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5月15日在北京召开,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论坛。[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印度是唯一缺席这次论坛的大国。然而不参与不代表不关注,印度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及论坛的报道在2017年5月骤增①。
  本文对新闻文本的选择围绕“话语时刻”(Discourse Moment/Discursive Moment)这一概念展开,其关切点为某一事件发生之时大规模的、密集的、多样化的媒体活动,其分析范畴为各个话语时刻中术语和表达的传播、互文使用的不同形式以及不同词汇和表述的再形成。[2]Chilton也曾提出“批评话语时刻”(Critical Discourse Moment-CDM)[3]来表达语篇呈现出对立意识形态表征的时刻。政治活动、外交动向、科学发现、社会事件等不同的因素均可以定义特殊的话语时刻,进而改变或挑战之前既定的话语形态。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巨大的影响力以及中印之间的地缘相关性,“一带一路”论坛的举办在印度引发了一个重要的话语时刻。本文以《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印度教徒报》(The Hindu)、《印度快报》(The Indian Express)和《今日印度》杂志(India Today)这五家印度主流英文报刊官方网站5月份的报道为分析样本,通过认知话语分析来研究印度媒体在此期间的“话语时刻认知”与“话语空间建构”。
  二、“话语—历史”角度的印度选择
  批评话语分析的史学视角(Historiographical Approach t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强调话语的纵向维度,即其历史源头与未来指向,认为构成话语的文本和语境应被当作历史事件对待。该视角专注于“彰显历史与社会力量”的批评话语时刻,将话语分析的过程看作对历史知识中的语言进行解构的过程,意在揭示话语之间的连续性和间断性(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4]因此,本文将印度主流英文报刊的“‘一带一路’论坛话语时刻”置入历史语境,探究其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的中国认知。
  在“话语-历史”视角的分析过程中,主题、话语策略、语言方式是构成文本意义和结构的三个维度。[5]在考察话语呈现的时候,必须将源文本向新闻文本的转换置于社会语境中,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去分析。[6]
  从“一带一路”新闻话语的主题上看,印度抵制中国的“一带一路”论坛,主要是考虑到“中巴经济走廊”(CPEC)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这事关印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印巴分治之后,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巴基斯坦都是印度议题中无法绕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始终是中印处理彼此关系的认知交锋处。因此印度媒体在择取文本素材的时候,将印度社会最关注的CPEC项目置于报道的中心处。
  《印度时报》详细梳理了1961—2017年间印度就印巴争议地区对中国的表态。纵观56年的时间线,印度对中巴合作及相关项目的态度为“认为非法”“重申关切”“侵犯主权”“强烈抗议”。[7]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印度媒体认为,CPEC不单单是经济项目,更多的是地缘政治策略,是对印度的包围。印度参加“一带一路”论坛意味着放弃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权利。
  在“一带一路”论坛召开这一话语时刻,印度对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延续了历史话语中的“入侵论”及“威胁论”。根据“话语间性记忆库”(Interdiscursive Memory Bank)的概念[8],不同的事件话语相互联系,会将某一特定事件置入相关的历史背景中。记忆库的显现依赖于连接过往与未来的文字表述。这一过程中,“暗指”的功能大于“引述”的功能,在表明主体传播立场的文本中尤为如此。“一带一路”论坛召开之际,中方对巴基斯坦CPEC项目的强调、中方对印度的参会邀请、中方对相关事务的外交表态,这些综合的因素激活了印度对三国外交事务的话语记忆。因此,印度媒体在此期间的新闻报道既陈述了印度的官方立场,更暗示了其对中国的不满态度。
  三、话语时刻的焦虑
  在印度媒體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及论坛的认知话语分析方面,本文将引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策略:品格诉诸(Ethos,指言说者的品格或信誉)、情感诉诸(Pathos,指言说者将听者置入一个情感框架)与逻辑诉诸(Logos,指言说者的逻辑与理性论证能力)。[9]在检视文本话语的过程中,品格诉诸意味着通过特殊的语言策略来进行形象塑造与组织定位。情感诉诸指报道意象中的情感体现与对受众的情感激发。逻辑诉诸指报道中的明晰与推理,然而,修辞中的逻辑并不仅仅指理性,而是指“貌似理性”(appearance of rationality),其与常识判断(commonsense)更为接近。[10]在文本的意象类型及隐喻使用中,修辞三要素互相作用、互相穿插。
  (一)品格诉诸:我者正当与他者失范

推荐访问:话语 对立 焦虑 时刻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