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红色文物请命


  曾经震惊中外的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遗址被开发成高档住宅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顾正红烈士纪念碑被夷为废墟。虽然顾正红塑像受到了保护,可与塑像联为一体的“顾正红烈士殉难处”石碑和反映“五卅”运动的浮雕,却被拆成了一堆碎砖乱石。面对这令人痛心、惋惜的残酷一幕和开发商的鲁莽破坏行为,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部门领导人回应说:“浮雕和题字不应该算作保护对象,可以拆除。”
  稍懂点中国近现代史的都知道,“五卅”运动揭开了中国工人阶级反帝爱国的序幕,其遗址的保存意义十分重大,早在1977年就被上海市列为市级革命纪念地。顾正红烈士塑像以及纪念碑题字和浮雕,理应是革命纪念地的一个整体,可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却将这个整体拆整为零,只把烈士塑像当作革命文物加以保护,浮雕和题字则成了不予保护的无价值的砖石,任凭开发商随意毁掉。
  红色文物是见证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活化石,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尤其原址上的烈士殉难处和纪念碑,更具有历史真实性和厚重感,其教育意义更大,效果更好。虽然顾正红塑像被迁往他处重新安放,可毕竟不在烈士当年牺牲的原址,其宣传教育效果和感染力、影响面显然要逊色的多。叫人不能接受的是,将原“五卅”运动的旧址改造成住宅区,难道就容不下一尊顾正红塑像?能占多大的地盘呢,那毕竟是烈士殉难处啊,应该永久保留。烈士挪窝让位于房地产,政府或许从中赚了一些钱,可所带来的革命传统教育的亏损,难道是钱能弥补的吗!
  近年来,红色文物屡遭破坏。一是被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所蚕食,顾正红烈士纪念碑被毁就是典型例证。二是因资金缺乏难于实施有效保护,或因对文物的价值认识不足,而造成红色文物破损。如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红军文物正岌岌可危。面临着一场大自然的浩劫。70多年前红军办公或居住的房屋如今许多已经横梁腐烂,墙体倾斜,瓦破顶通,甚至倒塌。红军书写的标语和红军壁画长年遭受日晒雨淋,伤痕累累,或已脱落。当年的红军保卫局如今成了猪圈,这座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许多漂亮的木雕已被人拆下当柴禾烧了。当年的红军邮局则成了堆放杂物、拌猪饲料的场所,一片狼藉。红军文物被糟蹋成这个样子令人心寒。据当地文管部门说,文物破败不堪主要是经费严重短缺,没钱进行修复和保护。大别山革命文物在哭泣:既有天灾,长年风吹雨淋日晒;也有人祸,对红色文物的价值认识不足,管理缺失,保护措施不力。如果真心实意希望采取保护措施,红军保卫局怎么会变成猪圈!
  红色文物是见证历史的活生生的教材,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血有肉的活物。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腥风血雨早已结束,见证历史的文物是不能复原的,如果红色文物一个个的消失,就意味着红色记忆的丧失,无疑是巨大的遗憾和无法补救的损失。现在各地都在强化对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假如这种教育完全依靠教科书的说教,未免显得空洞和苍白,让受教育者到革命圣地亲身感受一下红色遗迹,亲眼看一看当年真实的情景,身临其境的教化作用显然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就是常说的眼见为实的道理。所以,革命文物的教化功能是再完美的教科书也无法比拟的。
  红色文物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经济资源。随着红色旅游在神州大地上风起云涌,革命遗迹的经济价值愈加凸现。有的老区为发展红色旅游开发一些复原的革命文物,但这些复制品怎么可能与原汁原味的真实文物相媲美!无论是从文物价值、历史价值、革命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思考,拯救遭到破坏的红色文物都是刻不容缓的。
  各地城市增容和房地产开发蚕食红色文物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需簧赶紧终结。许多国家对战争年代的遗址、遗物专门立法加以保护,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价值的文物和战场遗址,都保护得相当完善。其作法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保护文物,始终是一对矛盾。商人的天性是逐利,指望开发商牺牲他们的利益为红色文物让地盘,是不可能的。有效保护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红色记忆,关键是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自己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决不能以牺牲红色文物来为房地产让道。文物保护的专门机构亟需强化监督和执法检查,对破坏红色文物的行为和事件严肃问责。
  (责编:金锋)

推荐访问:请命 文物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