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家训的价值分析


  摘 要:作为传统儒家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家训,是儒家精神在家庭中的体现。本文针对传统家训价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家庭建设中的伦理价值、由“家”及“国”的家庭理想价值、传统家训自身的文化价值以及其时代价值。
  关键词:传统家训 伦理价值 家国理想 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1
  中华民族素来以“有家教”而著称于世,不仅有数千年传承不弃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成为一种传统家训文化。在我国古代,家训是一种以家庭为范围的教育形式,它表达着一个家庭基本的价值观念。家训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根植于我们对于家庭的认识,并在新时代中影响着家庭秩序的形成,对于弘扬社会的积极向上的能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传统家训的家庭伦理价值
  1.维护家庭伦理
  一个团体如果没有秩序一定会是矛盾重重、寸步难行,而家庭作为一种特殊的团体形式,也需要秩序来维持。家庭秩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的空间及环境,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优良传统家训主要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对待彼此的态度,也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角色分工。家庭成员的不同分工也是家庭秩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家训对于家庭秩序的形成是存在着重要影响的,优良的传统家训对于形成以及建立一个完善而和谐的家庭秩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规范家庭关系
  第一是夫妻之道。家庭事务是以夫妻关系为首的家庭关系的治理。司马光在《家范》中提到:“夫妇之道,天地之大义,风气之本原也。”提倡的是夫妇和顺,为夫要守义,见色而不忘义,处富贵而不失伦;为妻要节俭、勤劳等。为夫守义是前提,能够使夫妻关系和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夫婦之际,以敬为美。”夫妻之间的相处要相敬如宾,才能够美满幸福。
  其二是兄弟关系。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就是说兄弟之间心气相通,拥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兄弟之间相处要和睦。庞尚鹏在《庞氏家训崇厚德》中提到,兄弟相处要做到“兄友弟恭”。就是兄弟之间要恭敬、谦让、友爱,互相包容,相互尊重。
  其三是父子关系。“父慈子孝”用来处理长幼之间的关系。传统家训不仅仅强调长辈对于子女的养育、呵护以及关心,而且还十分注重儿女对于长辈要行孝道。传统家训认为,服侍、供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且贵在有诚心,有敬心,有爱心。“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敬爱是“孝”的第一要义。有了对父母的敬爱之心,就能更好地赡养父母。
  3.实现道德追求
  第一,强调修身。修身是传统家训非常强调的一方面,并且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把修身作为以上的前提条件。诸葛亮所云“精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传统家训的道德追求。接物处事重点是为教导子女待人处事的方法。对于政务的处理是传统家训中极为看重的一方面,传统家训主张从事政务首先要公平勤劳,忠于职守。其次应勤于朝政、倾心于民间疾苦,勤政爱民。最后应清正廉洁。赵鼎于《戒子勤廉》中说道:“廉洁、勤政是人做官的根本。”魏征也自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宋人包拯更是以家法的形式来告诫子孙:“后世子孙仁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传统家训中劝诫子女,“得贤”才是交友的目的,就是要与贤才交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盲目交友,则很容易被他人所影响误导,遭到牵连,最终想回归正轨也为时已晚。
  第二,规范做人准则。传统家训强调,给子女良好的教育才是爱惜子女的关键。把孝、友、勤、俭、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反躬自省,真知力行。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年届七十时写成《诫子益思书》,盼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最终发展成品德高尚的君子。唐太宗李世民也命一代名相魏征搜集自古以来皇室血脉成王败寇的故事,并分发给自己的儿女,令他们随身携带,以此来进行对于子女们的品行道德的规范教育。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也是传统家训所十分强调的一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更要有所作为,从而不虚度光阴浪费时光。
  第三,强调立志。如《诸葛亮集诫外甥书》中说:“志当存高远,慕先贤。”“人若无志,非人也。”一旦心中立下志愿,就必须心口一致,为了追求目标坚持不懈的奋斗。
  第四,强调自强自立的品德。颜之推根据其一生的经验,感悟颇深的劝诫自己的孩子:“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第五,勉励勤于学习的精神。历代的传统家训无一例外的都认为学习的作用尤为重要,认为人非圣贤,勤学方能有成,正所谓“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思考能够排忧解难,汲取知识,练就本领和才能,对于自我发展更加完善。传统家训对于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的方面,有大量优秀完善的思想指导,学习要专心致志,从一而终,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远大的志向。切忌不能三心二意,学后要勤于思考,循序渐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由“家”及“国”的家国理想价值
  家国同构的社会形态是传统家训的社会基础。传统中国的社会形态是以自然经济推动全局发展的农业社会。大多数都是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居住,通过婚姻以及血缘关系相联系从而组成的家庭是集合创造财富、繁衍后代还有接受教育、文化交流、人际交往甚至还包括要肩负国家大事小情于一体的社会基本单位。社会关系以血缘关系和人伦关系作为主导,用制度和人文作为规范,利用将血缘伦理关系社会化、社会伦理关系血缘化这种双向的同化,达致家国同构、君父同格的社会架构。《孟子》中提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社会中家庭和国家同构,国家是每一个家庭的放大,每一个家庭也都是缩小的国家。所以说,传统家训高可约束帝王、低可规范平民。正因为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每一个小的家庭都拥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不单单针对于某一个人,更进一步的来说,对于一个国家都是拥有十分重要的权力以及地位权威。如《礼记》所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而后礼义立。”臣子和君主的关系要端正,父亲与孩子之间要和睦温馨,然后才能将礼义建立起来。先齐家,再治国,国与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推荐访问:家训 中华 传统 价值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