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真善美的完美展现


  [摘要]《音乐之声》完美地展现了真善美。修女玛利亚天真活泼,对孩子们宽容,用质朴与真诚和博大的爱心打开了他们尘封已久的心灵之窗、开启了智慧之门、增强了生活信心,使一个死气沉沉的家庭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影片也挞伐了假丑恶,送信员劳夫在上校一家逃难的危急关头出卖他们、背叛祖国,男爵夫人的雍容做作,贪图金钱、地位等。这是一部充分展示崇高人性的经典影片。同时,《音乐之声》的教育理念也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真善美;假丑恶;宽容;人性;教育理念
  影片改编于玛丽亚·冯·特拉普的戏剧作品——《特拉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上演于百老汇,后改编成电影,进而风靡全球。怡人动听的音乐,美轮美奂的胜景,扣人心弦的情节,使其经久不衰。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的奥地利维尔茨堡。玛利亚时年22岁,“志愿”做一名修女,但她生性活泼好动、热爱大自然,每每给修道院惹麻烦,大修女(Mother Abbess)觉得她不适合修女生活,就让她去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于是,玛利亚开始了全新生活。
  玛利亚以其博大的爱心、超人的宽容、优秀的素质,“调教”好了七个顽皮孩子,最后也收获了人生的最大幸福——爱情。《音乐之声》从多维角度阐释了深邃的思想内涵。
  一、宽 容
  大修女面对一个“茫然不知身何处”“爱惹麻烦”“心浮气躁”这样一个经常“违例”的最糟糕的修女,只好认可“玛利亚不适合修道院。”于是,把她派去冯·特拉普皇家海军上校家做家庭教师。涉世未深的22岁修女玛利亚内心忐忑,但是她为走进尘世,自由自在而感到欣喜若狂。她虽然喜欢孩子,但面对七个孩子,显然有些诧异,甚至缺乏信心——“我到底怎么啦,我本向往冒险,做我从未做过的事情。如今我正踏上冒险征程,为什么我会如此胆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除此之外,你还会看到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她一路高歌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上校看到她在一个冠冕堂皇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瞪视着她,“你怎么不像一个家庭教师?”而且她还衣衫破旧,上校要求她换身衣服。他一脸严肃地向她布置家教内容:“每天上午你得督促孩子做功课。我可不想他们虚度了整个暑假。下午,他们在操场上练行走,做深呼吸。就寝时间必须严格遵守,不得例外。”当玛利亚问起孩子们什么时间能玩时,上校告诉他,这要取决于孩子们是否循规蹈矩,并且命令她来指挥。上校无疑是把十几岁的孩子们当成了士兵,并用哨声把孩子们叫来,见他们的家庭教师。他也要求玛利亚用哨子管教孩子们,但遭到了玛利亚的拒绝:“很抱歉,先生。我绝不听哨子应声。哨子是吹给狗、猫或其他动物听的,但不是给孩子,更不是给我听的,这太有辱人格了。”这充分展示了玛利亚的人性观,强调把人性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人,这也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理念。
  父亲的军人做法招致孩子们的强烈抵制,但他们不敢公开反抗,把气儿都撒到了家庭教师头上,第11位家庭教师仅在这个家待了两个小时就被撵走,这一回要看玛利亚的“下场“了。
  上校用笛子让孩子们报出姓名,当他们的父亲离开后,玛利亚平心静气地让他们再报一下名字和年龄,这时孩子们的本来面目露了出来。丽莎坚决“不要家庭教师”,抵触情绪最强,但玛利亚要跟她做朋友;弗里德里克则公开叫板:“我会让你受不了。”布姬塔说她“穿的衣服是我看过的最丑陋的”。从中看出她对玛利亚的蔑视;库特则要破罐破摔:“我是个不可救药的人。”只有最小的格里塔说喜爱她。面对如此七个孩子,玛利亚不但没有恼火,还开诚布公地说:“我从没当过家庭教师,一点儿也不知道怎样当家庭教师,需要你们多提意见。”她的坦诚相待不但没有换来孩子们的同情,还遭到他们的捉弄。上楼时在她的上衣兜里放了一只癞蛤蟆,吓得她尖叫起来;吃晚饭时,孩子们在她的坐椅上放上一个带刺儿的松果,扎得她尖叫着跳起来。上校还讽刺她:“很动听的曲调,在修道院学的吗?”玛利亚巧妙地回答:“是我的风湿病。”接着又坐下。席间,她说:“我感谢诸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珍贵礼物。”上校诧异:“什么礼物?”玛利亚说:“这可是我和孩子之间的秘密。”并且说:“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紧张,来到新家里,谁也不认识。而你们真好,真周到。你们知道被大家接受是多么重要,让我初到这儿就感到了温暖和快乐。”这几句“阴阳颠倒”的话着实让孩子们感激涕流,玛塔先哭了起来,其他孩子们也跟着哭了起来。玛利亚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胸襟融化了孩子们冰冷的心!
  宽容的另一个例子就是玛利亚对丽莎早恋事情的“掩护”。丽莎爱上了送信员劳夫,两个人晚饭后在后花园里约会,后来又到亭子里,又唱又跳,表白心思。玛利亚知道丽莎约会:“亲爱的上帝,有关丽莎的事,让她知道我是她的朋友。”丽莎从窗户爬进房间,向玛利亚说道:“你要告发我吗?”玛利亚说:“上帝帮助我善解人意。”玛利亚让丽莎今天晚上把衣服洗了,明天就没有人注意到她了。并拿出衣服让她换上。这时,丽莎终于承认:“今天我说我不需要家庭教师。现在也许我真的需要。”孩子们被雷声吓得都躲到玛利亚房间里,他们又唱又跳,高兴之余,上校走进来。质问丽莎:“晚饭后,我好像就没见过你。”丽莎支支吾吾,答非所问。玛利亚打圆场:“上校,她想说的是,呃……今天晚上我和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过现在已经很晚,不能再详谈了。孩子们,听父亲的话吧,快回去上床睡觉。”丽莎约会的事儿就这样化解了。
  玛利亚的宽容、大度与博爱终于打开了孩子们情感上的坚冰之旅!孩子们真心地接纳了她。正如19世纪美国最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所说:“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盛赞宽容:“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二、教 育
  蒙台涅(Montaigne),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后期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论儿童教育》中从教育内容、方法角度谈到了判断力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还强调了儿童教育的目的:与其说是使其“变成博学的人,毋宁说变成一个能干的人”①,所以,“要教育儿童对一切都加以检查过滤,不要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要教育他们不要在脑子里留下单纯由于权威和尊严而存在的东西。……要遇事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1]220

推荐访问:真善美 音乐之声 展现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