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上爱情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摘 要: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来看,在青少年阶段进行适当的爱情教育是必须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爱情教育是有着学科上得天独厚之优势,是可行的。
  关键词:爱情教育;语文课;精神文明;文本鉴赏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 -02
  
  爱情是美好的,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的爱情教育遭到了班主任老师的“围追堵截”和家长“莫须有”的怀疑,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青少年成长道路上一种十分严重的缺失。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可以担当这一重任,在文本教学中适当渗透爱情教育,有机的弥补这一不足。
  
  一、爱情教育的必要性
  爱情教育不是去教青少年如何谈情说爱,而是在集体里培养孩子们建立高尚的精神心理,教他们如何在做人的过程中拥有这份美好的情感。爱情教育是一个多方位的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家庭的幸福美满,还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可以说,爱情教育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
  1.爱情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求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面对日益增长的亲近异性的朦胧意识不知所措,他们渴望有人倾诉,有人指导。爱情作为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他把“爱”提高到“成为一个人”的层面上来认识,其意义是深刻的。在这里,爱情的意义是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标尺。由此看来,爱情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让青少年懂得爱,而且要让他们在懂得在爱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情感丰富、思想成熟的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素质,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2.爱情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理解人的生命意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人的完善圆满,教育本来应该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一切教育活动与过程都紧紧围绕育人进行。尽管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的学校也在提倡情感教育,但更多只是停留在亲情、友情教育上,对爱情往往只字不提,致使爱情教育严重缺席。
  我们应该认识到爱情教育是一种以青春、生命、情感为主题的审美教育,是对人生幸福的展望和引导。在爱情教育里,应该拒绝冷冰的知识教条,刻板僵硬的道德面孔,机械可笑的“操作规程”,应该努力融合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心理、社会的多元视角于一体,通过体认、品鉴令人激动和振奋的高尚爱情篇章,引发学生对爱情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定位。
  3.爱情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两性关系的健康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而两性关系的健康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爱情教育首先是一种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情里。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他们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感和精神素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爱情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的可行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项明确规定:“中学语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爱情教育就应该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爱情教育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是有着学科上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鲜明的可行性的。
  1.高中语文课本有丰富的爱情篇章做教育载体
  新课程教材编写更为开放,视线更加开阔,“爱情篇章”已较多地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和中学语文读物,如柳永的《雨霖铃》、晏殊的《菩萨蛮》、沈从文的《边城》,还有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实甫的《长亭送别》等等。我们从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出发,应主动地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恰当指导学生从教材文本、优秀篇章中认识、了解爱情。
  其次,爱情历来就是文学创作不老的主题。中学生接触到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情篇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坦率大胆,“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执著坚贞;《牡丹亭》中“生而可以死,死而可以生”的至情;小人鱼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和为爱无怨的牺牲,简·爱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追求……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对高尚、纯洁的两性之爱的描述,无不透露出人性美的光辉。这些优美的文字从任何角度都能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和美的陶冶。
  
  2.爱情教育是语文课堂某些文本鉴赏的的正常延伸
  长期以来,因为“君子不言情”的文化传统和“师道尊严”的束缚,教师在教读一些与爱情有关的篇目时,要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么“照本宣科”模糊过去。事实上,对待爱情这一话题,不避讳、不否定才是最好的态度,成年人坦然处之,才能让青少年也学着健康面对。比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豪气与爱妻念家的儿女情长的完美结合,恰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无情未必真豪杰”、“丈夫亦是常人”的情感真谛。通过文本的鉴赏,引导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爱情观。
  3.适时适度培养学生健康的爱情观、人生观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是语文课爱情教育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过犹不及”,只有适当的爱情教育才能给学生最大的帮助。
  首先教师要争取教学的主导权,参与学生生活,获得学生的接纳与认同。同其他知识领域的教学活动一样,教师要找准自己在爱情教育中的位置,平等地介入学生的情感生活,理解同情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心理,整合多方资源,提供给学生适合个性特点的教育。其次,要明白爱情教育不是鼓励学生进入爱情季节,更不是鼓励他们“将爱情进行到底”,而是通过给他们讲述经典爱情故事,让他们感受爱情的优美和崇高,教育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爱情与学业、情人与同学之间寻找平衡点,让他们思考生命、事业、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明白爱情需要艺术的心灵去雕琢和呵护的道理。第三,要用经典的名篇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在“中学生爱情教育读本”《当情窦初开的时候》一书中,青少年通过优秀读本如《家》、《红楼梦》、《红与黑》等经典作品中体味爱情,接受正面教育。
  
  爱情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必要,教师利用语文课堂得天独厚的教育机遇,适时适度的通过鉴赏引发学生对爱情的美好纯洁进行体验和反思,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真正为学子的明天担起责任,已是责无旁贷。

推荐访问:必要性 可行性 课上 高中语文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