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推动居民法律素养提升的研究


  摘 要 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区居民法律素养普遍不高。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玉环县教育局和玉环县社区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有了大幅的提升。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法律 素养 运用
  作者简介:王徽,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教育局。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5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不断提高,居民知法守法意识有所增强,但与一个法治国家对公民的要求还有段差距,而且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公民通过违法手段来表达维权诉求的案例,如2013年7月20日北京机场冀中星爆炸事件、2014年5月福建泉州陈金泉等4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2017年2月1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号贩子赵某持刀刺伤孙倍成医生的“非典型伤医事件”。这些案例表明我国公民的法律素养还没有达到一个法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公民教育的内容涵盖了法制、信仰以及其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的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屋建瓴的提出“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以蹄疾步稳的姿态,推动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征程。
  玉环县社区学院作为玉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对玉环县315个村(居)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作为一位社区教育的工作者和管理者,近年来,笔者围绕本地实际,对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养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玉环县社区居民法律素养现状
  玉环县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也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下辖3街道6镇2乡,2016年末,玉环县户籍人口总数43.1807万人。为掌握玉环县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我们向全县五大集镇社区居民发放问卷500份,收回了近350份,并进行了分析。
  一是调查对象分析。本次调查30岁以下的人员占24%,30到45岁之间的人员占65%,46岁以上的占11%。工人占33%,个体工商户占54%,在家待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13%。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4%,高中或中专学历占12%,大专学历占63%,本科学历占11%。
  二是社区居民法律手段运用情况。被调查对象均没有选择“经常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选择“很少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占72%,选择“没有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占28%。
  三是对“法律维权”的信心。没有人选择“法律越来越成为富人和有权人的代表”,选择“有,对法律有信心”占58%,选择“现在没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占42%。
  四是对“购买到伪劣商品”的处理。选择“只能自认倒霉”占10%,选择“到商场与售货员理论,要求退钱”占23%,选择“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解决”占67%。
  五是对“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处理。没有人选择“习以为常,不了了之”,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纠正单位违法行为”占 8%。选择“与单位协商要求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占92%。
  六是对“发生抢劫案”的处理。发生了抢劫案,社区居民的都选择了报警。选择“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占40%,选择“公安机关能够破案”占60%。
  七是对“如何对待村委会决定损害社区居民合法权益”的处理。没有人选择“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决定”,选择“通过协商,要求改变或撤消该决定”占85%。选择“别人没意见,我也没意见”占15%。
  八是对“学习法律”的态度。选择“有需要时才去接触了解法律”占70%,选择“经常关注法律动态” 占20%,“完全不会主动接触了解法律”占10%;最想学习的法律知识的排序分别是:劳动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了解法律途径的排序分别是:电视、网络、报刊、书籍;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法制宣传方式分别为:定期开设法律知识讲座、组织观看法律知识视频、以海报和小册子等形式宣传法律。
  九是社区居民遇到的纠纷排序。日常生活中遇到最多的纠纷的排序分别是:财产纠纷、婚姻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法律维权意识淡薄。遇到各种纠纷或社会矛盾,基层的居民往往想到的是托熟人,找关系,帮忙解决。出现各种消费纠纷,如电信被多收了费,去超市购物实际价格高于标价,一般都不会去追究,维权意识比较淡薄,有时即使想维权,也担心过程太过麻烦而放弃。
  二是轻视法律现象普遍。在我们国家不论是官员还是民众,都存在轻视法律的现象。有的官员说过“党大还是法大?”社区居民也认为法律解决纠纷不如人情来的快。普遍认为“法律只是在打击犯罪的时候有作用,我只要遵纪守法,法律和我没关系”。
  三是法律信仰出现了偏差。国内很多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屡有发生,这些个别现象既破坏了法律权威,同时也伤害群众信心,从而导致了公众对法律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
  四是学习法律主动性不强。居民学习的意识本身就不强,居民学习法律的意识更弱。居民法律知识的增加往往是通过看电视和网络新闻获取的。
  三、原因分析
  一是历史原因。作为一个长期经历封建统治的国家,人治社会意识根深蒂固,政府行为和司法审判的不透明,使相当一部分居民对司法公正产生了理解上的偏颇。
  二是现实原因。其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和法律不是很健全,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触动一部分人员的利益,导致社会上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各方利益无法协调,司法机关在司法审判时会适当考虑各方的利益,影响到人们对法律的评价。其二,个别“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腐败现象”也极大的影响了群众对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认同感。其三,时间过长,费用偏高,精力付出多,导致部分群众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

推荐访问:素养 居民 推动 提升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