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学生就业工作,,促进民族高校发展


  摘要: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民族高校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核心竞
  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搞好学生就业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教师就业
  指导水平等方面浅析了搞好民族高校就业工作,促进民族高校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扩招 ; 就业率;民族高校 ;
   我国从1998年高校“开始并轨”、扩大招生,我国高等教育就已经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民族高校也随着高校的扩招而扩招。民族高校扩招对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已产生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在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需求相对缩减的情况下,民族高校毕业生和许多高校毕业生一样,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那么作为民族高校,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一、指导民族高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一)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性的话题。其实,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一个相对而暂时的难题。作为民族高校应作好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整,让毕业生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刚毕业时很多毕业生有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心态。高校对自己的学生不能一味的表扬,要端正毕业生的态度,从基础做起,毕业生可以把首次就业作为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作为一次实习,只要有了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心态,就业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二)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从民族高校学生就业的扎堆现象可以看出,民族高校毕业生很多人不愿意自主创业,这和民族高校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学生生源地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民族高校应在自主创业课程设置与实习实践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提升民族高校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自主创业水平。注重对民族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教学。
  二、提高民族高校就业率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民族高校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就业咨询指导
  当代大学生自主、独立意识强,对就业期望值较高,功利思想严重,但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求职的一些技巧,尽管就业指导课介绍了有关的就业知识、理论和技能,但还有许多人面对“双向选择”时,还是会表现出惶恐、忧虑、患得患失、甚至茫然不知所措,所以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就业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就业前的自我认识、择业意向各不相同,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定正确的择业意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支持,让学生有信心走出去。
  (二)加强民族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在用人单位不只关心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民族高校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等五个方面。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①培养大学生对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的内容;②增加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课程;③着力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注意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与他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⑤重视基础课程的应用培训,防止出现学习了但不知道如何应用的情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⑥加强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强化专业意识。
  (三)积极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
  高校一般与许多用人单位均建立有一定的关系,用人单位需要招聘人员时也经常会首先想到学校。民族高校更应与相关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民族高校一方面应该主动地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推销自己的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跟踪调查,对毕业生就业后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去赢得更多的信誉。
  (四)加强学生实习实践教育,正确引导就业方向
  民族高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正确引导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让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引导相结合。现在的学校理论教育比重大,实习实践相对薄弱。民族高校由于地理环境和学生来源的影响,学生视野也相对狭小一点。大学生也只有在亲身参加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之后,才能更加明白自己所学专业的用途,明白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工作、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这样学习目的性也就会更强。现在高校都要求大学生寒暑假中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在开展的创业教育时,加强指导,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和要求,有目的地去实践,效果会更好,对就业的指导作用也更好。
  (五)民族高校应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民族高校要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才能保证学生就业;第二,坚持特色育人,根据地域特点,培养能对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代表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沟通交流的人才;第三,强化就业指导,正确进行定位,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民族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心理咨询与服务机构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不成熟,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就业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当超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民族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是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地方,心理咨询服务的老师是学生的倾诉对象。心理教师能熟悉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影响,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积极参与竞争竞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民族高校应建立培养固定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
  民族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除了设置独立就业指导机构之外,还应建立培养相对固定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学生每年都在毕业离校,只有拥有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将这些就业经验系统的进行总结,并应用于以后的就业指导中。
  总之,民族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学生就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学生的就业率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学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了学生的就业工作,才能保证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天责.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职业技术研究.2004(3)。
  作者简介:
  1.张春,女,出生于1970年2月15日,四川康定人,现就职于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系、
  预科部.
  2.杨俊,男,出生于1973年4月6日,四川泸定人,现就职于四川民族学院设备、基建、后勤管理处.

推荐访问:搞好 民族 高校 就业 发展